湖北通山:党员动起来 基层治理有了示范榜样

盛夏的清晨,在湖北通山县大畈镇下杨村下杨湾,众多跑步骑行爱好者沿着河边的步道慢跑,在整齐划一的房屋之间穿行,这个昔日的贫困村落,已然成为通山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现在,我们这里成了新的锻炼打卡地。”村党支部书记杨义涛说,“有了党员的带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下杨村党组织重心下移,成立了村湾党支部、村湾理事会,结合“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树形象,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模范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该村坚持治理全动员,确保人人有参与。实行湾事共商,真正实现“你管我、我管他、大家管大家”的村湾“微治理”自治新格局。

基层治理核心在人,而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是形成治理合力的关键因素。

烈日下,10多名党员们拿着清洁工具穿梭在大畈镇隐水村隐水河边,捡垃圾、除杂草、铲杂物,劳动现场一派火热。在阳光的照耀下,胸口佩戴的党徽更加熠熠生辉。

“这大热天,我们的干部、老党员在帮我们搞卫生,全身都是汗,咱老百姓也不能落后。” 隐水村村民袁观胜说。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周边十多名群众也自发参与到清洁家园活动中来。

这是湖北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开展“清洁隐水河”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隐水村以支部为单位,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利用小喇叭、微信群、上门张贴宣传单等方式,每周开展志愿宣传,并建立“镇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功能性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党员联户“1+10+N”机制,将流域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引导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道整治和管护工作。

“人老了,党心不能老。我现在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希望尽自己的努力,给党和支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隐水村退休党员郑和平发自内心地说道。

眼下,杨芳林乡也在美丽乡村点位上竖起党员责任林、设置环境责任岗、成立村湾党支部、组建志愿服务队,结合党员联户星级考评,立牌公示党员姓名及承诺,激励农村党员在拆除违建、义务宣传、调解纠纷中带头作为,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治理一线亮出来。为群众办实事就是最好的业绩。如今,一批优秀党员在推动基层治理和带领群众致富中脱颖而出——

大畈镇大坑村党员能人袁观强依托枇杷协会党支部,近三年组织开展枇杷专题培训30次,发展合作社社员150户,发动3000余户农户种植枇杷,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全镇枇杷种植面积达2.4万亩。

闯王镇立足砂梨产业实际,成立砂梨产业联合党委,整合12个村级资源,建立“联合党委+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砂梨3000亩,提供用工岗位5000余个,丰产期后预计年产近1000万斤,增产110%,实现产值近5000万元,闯王荣获砂梨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砂梨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并作为咸宁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央视财经频道展示一个月。

黄沙铺镇晨光村党员周宇胜放弃自己在外地做得红红火火的生意,返乡建设公园。在他的带领下,村湾党员群众集资100万余元,筹资筹劳建设了全县首个村组公益公园。同时,引导达观山公园理事会变成了村湾理事会,党员挂牌亮身份,党员和村民成立志愿服务队,广泛参与公园、村庄整治和村湾治理,开启村湾自治新模式。

党员群众齐上阵,如火如荼美乡村。湖北通山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文化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增色添彩。 (程思 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