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让人民满意的基层公务员队伍

近日,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充实基层、稳定基层、关爱基层,建好建强基层公务员队伍。乡镇公务员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组织部门要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全方位管理,“铸就”让人民满意的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

一是优化职位设置,确保乡镇公务员“选得准”。坚持广纳贤才,积极拓宽来源渠道,在制定招录计划时,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镇用人需求,及时在编制限额内足额补充乡镇公务员,在考生学历、专业、来源等条件上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向乡镇倾斜,做到条件设置与岗位需求相匹配,每年设置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民生实事项目人员的岗位,积极吸收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基层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切实让乡村干部有盼头、有奔头。

二是深化关怀激励,确保乡镇公务员“留得住”。树立“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鲜明导向,坚持在一线考察、在一线识别,及时把那些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实践证明确实优秀的公务员识别出来并大胆使用,积极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对在乡镇工作时间长,有党政班子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优先晋升职级,让乡镇公务员有“干头”更有“奔头”。同时,充分发挥公务员年度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推动落实好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向乡镇倾斜政策,乡镇机关公务员年度考核奖水平高于县直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的20%。真正把“政策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的举措落到实处,让乡镇公务员安得下心、扎得下根。

三是强化培养淬炼,确保乡镇公务员“干得好”。把乡镇干部纳入县级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培训对象,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准靶向训练,充分发挥各级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岗位需求,“量身定制”公务员培训课程,用好“理论+实践”“课堂+基地”等模式开展各项业务培训,适当设置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新质生产力等专题课程,不断锤炼公务员专业作风、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成为行家里手。针对年轻公务员,可通过实施“青蓝”结对、导师帮带等形式帮助年轻公务员适岗胜岗。同时,结合平时考核、班子调研、干部考察,建立乡镇后备干部库,有针对性地将后备干部安排到乡村振兴、应急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锻炼提升,不断提高乡镇公务员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

作者:通山县委组织部  丁礼庭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