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吴钗 华家佳 邓娜娜)一次次参赛、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12个,一道道课题攻破、出版专著和校本教材11部,一个个的辅导、创办名师工作室7个,培养名师75个,造就了一批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四项全能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和湖北省中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奖700多人次……通山县实验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兴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办名师工作室以来与团队紧密协作,以他们的辛勤的劳作和汗水,换来教学成果一个连接一个。2023年该校高考本科上线412名、占参考学生的51%,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503名、占参考学生的55.95%,今年高三(2)班应届毕业生宋文杰,已通过国家公派到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读书。
名师传教,互帮互学出成果
“通山、通山,统统是山。”这是人们对贫困落后的通山的形象评价,山区交通不便、人力资源贫乏,导致地方经济发展滞后。针对山区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的状况,张兴旺老师通过到基层、进学校反复调研,寻求振兴山区教育对策,于是,他在2020年9月主动向学校请缨,暗下决心,要通过大胆创新,将自己32年来在各个学校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在全县率先创办多个学科名师工作室,解决学校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自己带头创办咸宁语文名师工作室,以一室带多室。
如何培养名师,做好传帮教?张兴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实战演练的方法,亲自登台给青年教师讲示范课,作辅导报告,手把手教导青年老师;在业务指导时,面对面教青年教师如何备课,查阅青年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情况,与青年老师同台竞技、以赛促学,每当他获得参评国家和省级课题和论文奖项后,都及时将青年老师召集一起进行共同分享。华家佳老师说:“张兴旺老师对青年教师以一言一行的耐心细致的辅导,如同给我们注入营养液,是我们工作的推助器。”
“培养好一位名师,就能起到树一个典型,带动一批教师的作用。”这是张兴旺老师在教学中的亲身体会。三年来,以张兴旺名师工作室为孵化器,孕育出七个学科名师工作室,一位名师带十位教师,培养出70名青年教师,这些教师都成为了通山县实验高级中学的“名师巧匠”。
程龙老师,原在深圳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化学,2022年通过公开招考,被通山县实验高级中学录用,担任物理学科教学。他说自己从过去的私立学校到现在的公立学校一是角色转换难、学科变换难。为了让程龙老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方式,该校物理名师工作室的牵头人邱建华老师不厌其烦地当起了程龙老师的“导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是安排程龙老师参与到其它班级听课;二是提供机会和场地,让程龙老师上台讲公开课;三是推荐程龙老师参加省、市教学竞赛课;在教学备课中,邱建华老师把自己积累起来的经验传授给程龙老师,并教他诀窍。在2022年底,学校决定推荐程龙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同课异构”省冠赛,邱建华老师及时做好程龙老师的指导和辅导,并告诉他参加赛课没有奥妙,关键是敢构思、敢探索,做到三天准备、两天完成设计、一周磨课,在邱建华老师的指导下,程龙老师获得湖北省荆楚联盟“同课异构”省冠初赛一等奖。
耐心的辅导,手把手的教,张兴旺老师带头创办的名师工作室,与他们的团队互帮互学获得教学成果多多。到目前,张兴旺老师与他们的名师工作室的团队们在参加国家和省、市的17项全能竞赛、基础教学教育方法、课堂教学设计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团队协作,克难攻坚结硕果
创办名师工作室,是培养尖端教师的一种有效途径,这样才能让学校的全体教师形成整体,共同克难攻坚,破解教学中的疑难题。张兴旺老师在创办名师工作室尝到了甜头。
如何创办名师工作室,形成团体战斗力,克难攻坚结硕果?张兴旺老师妙棋三着,下好每粒棋子:一是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二是选准课题选准队友,三是做好方案的谋划布局。
面对学生“学而厌劳”的不良倾向,张兴旺老师认真构思,把学生“学而厌劳”的行为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课题来攻破: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劳动经典诗文,二是带领学生参加劳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兴趣,三是与学生一起分享每一次劳动实践成果,让学生在学校劳动实验基地亲身锻炼劳动之技、在家亲自感受做家务的劳动之乐,四是组织学生到社区、光荣院体验生活、回报社会。在张兴旺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山县实验高级中学的432名学生通过现场劳动写出的感文分别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一、二、三等奖。
青年教师陈紫桐,王茜,陈彬于2022年7月在校刚毕业,他们通过公开招考,被通山县实验高级中学录用,他们从读书的校门走进教书的校门,工作充满激情,但缺乏实践经验。为了让这三位年轻老师将过去在课堂学到知识运用到现在的教学课堂上来,作为该校教务处主任、数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李晚辉老师主动承担与辅导陈紫桐、王茜、陈彬三位年轻老师的责任,当起了他们老师的“老师”;重点帮助他们攻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好“备、教、批、辅”四方面难关。李晚辉老师撰写的“教学与管理”等论文在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并获得二等奖。
历史课是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一门课程,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成敏老师将教好历史课作为教学中的一门课题来探索研究:一是利用课本知识给学生讲解的历史背景和渊源,人物故事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激起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二是利用本地历史人物讲解通山名人故事。该校高三(17)班学生孟子乐说:“听了成敏老师讲的‘民国第一清官’‘布衣市长’‘湖北圣人’‘现代包拯’石瑛先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历史课的重要性,懂得了‘救国必须读书,读书方始救国’的崇高理念。”成敏老师编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浅析高中语文古诗教学》发表在省级期刊《新课程研究》获得一等奖并被万方收录。
一次次商讨,一件件会诊,一道道攻关……张兴旺老师与该校七个名师工作室的团队老师们做到“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月商讨一主题,每季选好一课题,每年一攻关”,该校名师工作室创办三年来,张兴旺老师和他的队友们共完成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3个,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设计”等奖80多个,在国家级综合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培养出优秀高中毕业生2700多名。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