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当同一地区连续发布同级别暴雨预警信号时,第二次发布的预警信号应提升一级发布。
图标:

发布标准:未来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御暴雨的准备工作;
②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应采取措施保障学生和幼儿等人员的安全;
③强降雨路段和积水路段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④切断低洼地带危险的室外电源,转移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
⑤检查城乡排水系统,采取必要排涝措施,确保塘堰、水库保持安全水位;
⑥驾驶人员注意积水道路和塌方,确保行车安全。
图标:

依据下垫面承灾风险能力,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分为山区发布标准和平原发布标准。
发布标准:
山区发布标准。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60毫米以上。
平原发布标准。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70毫米以上。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御暴雨的应急准备工作;
②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应停止户外教学活动,采取措施保护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③露天施工、井下作业等相关行业可以停工;
④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
⑤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⑥做好城乡排水管网和防涝设施的运行检查和维护,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和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⑦在强降雨路段和积水路段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驾驶人员注意路滑和塌方,快速撤离,确保行车安全。
图标:

发布标准: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应当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决定,采取停课等措施;
③除直接保障社会公众生产生活运行的单位外,露天施工、井下作业等高风险行业应停工,停止户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旅游景区景点户外旅游活动暂停营业,其他单位可以采取临时停工、停业或者调整工作时间等措施;
④遇有突发危及安全的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运输工具驾驶员、车站行车人员、地下空间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可以先行采取停运停工、疏散人员等紧急安全防护措施;
⑤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
⑥在低洼易涝点设置警示标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排水设施,做好城市内涝和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⑦加强交通管理,在隐患路段实行道路警戒和交通管制,保障安全。驾驶人员注意路滑和塌方,快速撤离,确保行车安全。
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8℃,并可能伴随大风;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8℃,并可能伴随大风。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准备工作;
②注意添衣保暖,做好防风准备工作;
③对农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图标:

发布标准: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并可能伴随大风;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并可能伴随大风。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工作;
②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做好防风工作;
③对牲畜、家禽和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
图标:

发布标准: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并可能伴随大风;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并可能伴随大风。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应急工作;
②注意防寒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做好防风工作;
③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图标:

发布标准: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并可能伴随大风;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并可能伴随大风。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防风工作;
③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暴雪预警信号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且将出现≥3厘米的积雪。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公安等部门做好积雪路段管理,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④种养殖业和农牧区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图标:

发布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且将出现≥5厘米的积雪。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管线设备巡查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公安等部门加强积雪路段管理,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④种养殖业和农牧区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图标:

发布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且将出现≥5厘米的积雪。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积雪融化和设置警示标识工作;
③种养殖业和农牧区做好各类农业设施和养殖设施的除雪及管理工作;
④公安部门做好积雪路段交通疏导工作;
⑤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停止户外教学活动;
⑥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图标:

发布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且将出现≥10厘米的积雪。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应当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决定,采取停课等措施;
③除直接保障社会公众生产生活运行的单位外,其他单位可以采取临时停工、停业或者调整工作时间等措施;
④遇有突发危及安全的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运输工具驾驶员、车站行车人员、地下空间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可以先行采取停运停工、疏散人员等紧急安全防护措施;
⑤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对陡坡、桥梁、高速公路等进行交通管制;
⑥做好受灾及生活困难等人群的救灾救济工作。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②驾驶人员应当注意路况,安全行驶;
③行人外出注意防滑。

发布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
②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③行人外出采取防滑措施。
图标:

发布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交通、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
③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应当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决定,采取停课等措施;
④除直接保障社会公众生产生活运行的单位外,其他单位可以采取临时停工、停业或者调整工作时间等措施;
⑤遇有突发危及安全的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运输工具驾驶员、车站行车人员、地下空间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可以先行采取停运停工、疏散人员等紧急安全防护措施;
⑥人员尽量减少外出。
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准备工作;
②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③相关水域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④行人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⑤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图标:

发布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②作业单位停止塔吊、脚手架、玻璃幕墙清洗等室外高空作业;
③露天的大型娱乐、游乐、体育等设施停止使用;
④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尽量转到避风场所避风;
⑤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应对措施;
⑥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⑦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图标:

发布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应急工作;
②作业单位停止塔吊、脚手架、玻璃幕墙清洗等室外高空作业;
③露天的大型娱乐、游乐、体育等设施停止使用;
④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尽量转到避风场所避风;
⑤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应对措施;
⑥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⑦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图标:

发布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停课。露天施工行业停工,停止户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旅游景区景点户外旅游活动暂停营业,人员减少外出;
③相关水域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采取防风措施,危险区域视情况采取水上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④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⑤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强对流预警信号
强对流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未来3小时内出现以下强对流天气之一:
(1)8级以上的阵风并伴有雷电;
(2)冰雹。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风防雷防冰雹准备工作;
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3.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危险作业,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4.户外人员避免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应当及时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图标:

发布标准:未来3小时内出现以下强对流天气之一:
(1)10级以上的阵风并伴有雷电;
(2)直径2厘米以上的冰雹。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风防雷防冰雹应急工作;
2.停止露天活动、高空及水上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临时工棚、办公用房人员尽快转移到安全避风避雷场所,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3.相关水域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5.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图标:

发布标准:未来3小时内出现以下强对流天气之一:
(1)12级以上的阵风并伴有雷电;
(2)直径5厘米以上冰雹;
(3)龙卷。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防雷防冰雹应急和抢险工作;
2.人员应当尽可能停留在防风防雷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外出;
3.相关水域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5.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等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妥善安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雷电预警信号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2.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图标:

发布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2.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3.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4.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5.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图标:

发布标准: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
2.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
5.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②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③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④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图标:

发布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②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③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④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按照规定停产。
图标:

发布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②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暂停或者取消户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
③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④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按照规定停产。
大雾(雨雾)预警信号
大雾(雨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雨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雨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雨雾)准备工作;
②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③驾驶人员注意雾(雨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图标:

发布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雨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雨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雨雾)工作;
②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③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
图标:

发布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雨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雨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雨雾)应急工作;
②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轮渡暂时停航等;
③驾驶人员根据雾(雨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雨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霾预警信号
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图标:

发布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防御指南:
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②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图标:

发布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防御指南:
①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
②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外出。
图标:

发布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
防御指南:
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②空气质量很差,人员需加强防护;
③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
④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⑤驾驶人员谨慎驾驶。
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500微克/立方米。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图标:

发布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图标:

发布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注意
1.当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气象灾害时,根据影响最重的气象灾害类型发布预警信号,同时标明伴随的其他类型气象灾害,具体如下:
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时可能伴随冰雹、雷雨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
发布暴雪预警信号时可能伴随道路结冰气象灾害(用语:部分路段可能出现道路结冰);
发布寒潮预警信号时可能伴随大风气象灾害。
但是当多个灾种同时达到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时,应当同时发布多个灾种的预警信号。
2.大雾(雨雾)预警信号时间用语应尽量使用上午、下午、白天、上半夜、下半夜、晚上的一种或组合;各表述用语所代表的具体时段为:
上午: 08:00-14:00
下午: 14:00-20:00
白天: 08:00-20:00
上半夜: 20:00-次日02:00
下半夜: 02:00-08:00
晚上: 20:00-次日08:00
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超过时效,自动解除。
(编辑:张媛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