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美丽城乡规划师”阮义堂:星光不问赶路人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明洁  见习记者 袁诚 徐聂 通讯员 焦芬 陈诚)他是一个不修边幅衣着朴素的中年人。他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好荣利的设计师。可他却努力在塑造一个个愉悦的空间,营造一种种惬意的生活……

一入设计深似海,从此下班是路人

2019年8月咸宁市启动各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他不断学习土地领域知识,领会“多规合一”的精髓,不分昼夜坐在办公室起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任务、重大专题名录。周末无人干扰,他抓住机会指导中介单位编制“双评价”、“双评估”报告,撰写招投标计划书。2021年9月,县推动乡镇及村庄规划编制,他被安排到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职,只得周末回县编写乡镇及村庄空间规划体系和编制方法。

记忆犹新的是,2016年2月,他被抽调到县易迁办担任总工程师,这是一副沉甸甸的重担。按要求两年内必须完成全县245个安置点的村庄规划和建筑设计,建成120多个易迁集中安置点、19个重点扶贫出列村和1100多个分散户的住房。连勘察、规划建筑设计也要一年半载,他却使出了“牛脾气”,常常是枕戈待旦煮烛天明,提前10天完成了所有设计。他曾戏谑地说:“清晨离家凌晨回,衣衫来改鬓毛催。老婆相见不相识,惊问堂客你是谁。”

衣带渐宽不后悔,设计消得人憔悴

2022年9月14日,县委组织部带着他再一次深入洪港镇车田村查看美丽乡村建设,他边走边看边提出整改问题,和驻村工作队、村委到每个田间地头调查登记,和每位村民交流谈心,知晓村民急难愁盼的需求。亲自主持村庄“三生”空间布局优化和施工图设计,让蓝图变成村民的致富图。

12月27日,他又一次来到车田村。行至上新屋易迁安置点,支书提出因近两年暴雨漫过住宅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修建一条100余米长的防水堤;走到一处闲置的青石板厂,支书又提出建造“口袋公园”的设想,他当场拿出方案作出草图。在七里坳的一处菜园地,支书说这原先是多年的宅基地已砌筑地梁,现要永农调为地基。他马上核实“三调”数据,向该局领导说明情况和调整措施。

他执着的工作作风,南林村、下杨村、隐水村、晨光村多处留下了印记,2023年就隐水村“跑过”10多次。

日啖规范三百条,不辞长作设计人

2023年6月26日,咸宁市对村庄规划实践调研。汇报会上,他向调研组汇报规划编制和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编制不要拘泥于传统,以各类底线为底图,以区域统筹和资源共享为原则,以3-5个村庄为编制单元,用城镇群的规划理念编制,以“图表库”的形式表达成果。对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布局、建设边界划定提出策略。今年6月在该县大畈镇高坑村乡村振兴规划探讨中,他建议规划编制时要用好村庄“五块地”,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为本底,实施“三乡”政策以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9月16日,他和武汉科技大学围绕城镇低效用地利用、城镇公共和市政公用设施均衡布局、城镇边界增长控制三个专题对该县主城区调查。他从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综合交通体系、文化与风貌、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向武汉科技大学师生作出解释,提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时通过城市更新一一解决。2022年底,他撰写《通山大道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规划策略》时提到用城市和村庄更新理念编制规划。

调查研究是他的习惯。今年3月,他邀请武汉科技大学到县城区开展控规和城市设计教研活动。他指出中部组团是“双集中”发展主阵地,须优化空间形态、组团布局和控制建筑高度;东北组团是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主腹地,须优化强县工程项目用地布局;东南组团要抓住“城乡产”融合做好流域治理规划。

“时光不负有心人”,他就是通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阮义堂。他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牢记自然资源人“两统一”职责,用坚定的双手去妆扮通山2421平方公里的“三生”空间。

(编辑:阮百川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