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生活,放松还是放纵?

早上不起晚上不睡

拿着手机不放下

天天玩到深更半夜

爸爸妈妈跟你说话不理人

......

高考过后的你是这样子的吗?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考生们紧绷了三年之久的心终于能够暂时松懈下来,不用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书,深夜转钟仍在挑灯夜战,很多考生也开始放开手脚、撒了欢儿的玩。对于大家来说,“后高考”生活是一个从压力巨大、紧张忙碌的备考状态转向相对轻松自由的阶段。然而,这个转变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纵自己。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田媛用橡皮筋的例子来比喻高考前后的考生状态,拉到最大程度的橡皮筋就像高考前的考生,承受着巨大压力,绷得极紧,稍稍用力就会“断”。高考结束后,这种压力骤减,但如果突然一下子松掉橡皮筋,它会因为失去弹性而变形,甚至损坏。“同样地,高考后的考生如果突然陷入无节制的放松,也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种过度放松容易让考生打破长期以来在学校里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让他们感到空虚、无聊,甚至迷失方向,还可能导致以后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形成焦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等适应障碍。”她说。

在田媛教授看来,放松是必要的,给自己一段时间去休息、去旅行、去阅读、去尝试新鲜事物,让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但是,放松并不等同于放纵。放纵往往意味着不加节制地追求短暂的快乐,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发展,大家要找到放松与自律的平衡点,合理放松、适当“放纵”,既享受当下的宁静与自由,也为接下来新的人生旅程做好充分准备。

来源:长江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