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一些新型骗局发现了新的诈骗渠道,把邪恶的手伸向毫无防范之心的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这类网络新型诈骗毫无经验和认知,很容易上当受骗。
近日,利川市民周女士被拉入一个陌生群聊。群里有消息称,只需在某网络平台上给主播点赞、关注就可以获取酬金。周女士根据消息提示在手机上下载了某App,并联系上了一名“助理”。
“助理”指导周女士为其指定账号进行点赞。按照对方的流程操作后,周女士每次都获得了4.3元返利并可以及时提现。在“助理”的要求下,周女士多次给不同主播账号充值300至500元不等,获取了酬金375元。
随着投入不断加大,赚取的酬金越来越多,周女士觉得这样操作既简单,还有利可图,于是在“助理”的推荐下,开始购买直播“助力积分”,以得到更多“返现”。周女士用手机银行向“助理”指定账户转账4996元。之后又陆续转账21次达9999元。
然而,当周女士要求对方返现时,“助理”却称因数据出现错误,无法立即返现,让她再购买38894元的积分才能办理返现。
当地派出所在处置一起诈骗案时,发现周女士疑似遭遇诈骗,民警立即跟她取得联系。得知周女士正在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民警随即赶往现场劝阻道:“千万别转账,你遇到了骗子!”
周女士将信将疑,称自己只是给朋友转账。经过仔细询问,民警明确告知周女士遭遇诈骗。周女士情绪激动地说:“我已经投入了2万元,再投入3万多元就可以成功提现,如果现在不投,之前投的钱就打了水漂!”
“骗子的话不能信!你继续转账,根本拿不到返利,损失会越来越多!”在民警的耐心劝导下,周女士才恍然大悟,感叹道:“幸亏你们及时赶到,不然我又要被骗近4万元!”
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周女士前期被骗钱款的去向。
套路解析
如今,骗子不断更迭形式,使用各种迷惑性手段实施诈骗,让人防不胜防。上述案例中,周女士遭遇了手机刷单返利类诈骗。尽管诈骗类型和以往的购物返利略有不同,采取的手法也有区别,但骗子的惯用套路没有变,只要我们认清其伎俩,就能防止上当受骗。
第一步:推广引流
通过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网站等各种渠道发布兼职信息,吸引受害人加入群聊或者添加好友建立信任关系。
第二步:小额返利
完成小额任务,当事人总能及时领取佣金,以为自己盈利了,其实这都是骗子操作后台制造的假象。
第三步:实施诈骗
不法人员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吸引当事人大额充值,然后以“操作错误”“平台异常”等各种理由拒绝提现要求,甚至直接将受害人拉黑、关闭刷单平台。
反诈提示:
看到“短视频点赞”“助力打榜”等形式的网络兼职,一定更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诈骗手法变化多,“三不一多”应万变。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
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或者发现自己被骗,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或就近到派出所求助报案。
老年人遇到此类情况应多和子女沟通,子女也要关注老年人的资金动向,多科普一下手机新型骗局,提高老年人的防范心理和应对经验。
来源:湖北省反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