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1.8万余名党员防汛一线筑起“红色堤坝”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唐成)紧急抢险,力保水库安全;连夜抢通塌方路段,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排涝保苗,全力确保秋粮丰收……连日来,在通山县处处能看到党员干部冲锋奋战的身影,他们筑起一道道“红色堤坝”,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要水库安全,再辛苦也值”

6月22日夜,在暴雨肆虐了一天一夜后,干涸的山涧像苏醒的困兽咆哮怒吼,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一切,巨石、树枝,甚至整棵的树木都被洪水卷走。

经过一天的防汛排险,早上6点11分,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党支部书记余月来的手机铃声响起,水库管理员夏觉明打来求救电话,“不得了了,月来支书,水库旁的山体发生塌方,赶紧过来”余月来一听就急了,立刻带着备勤的两名村干部前往查看。可通往水库的路已断,人车不能通行,余月来一行三人决定走山路避开洪水直奔水库。

在察看到塌方点后,余月来四处打电话请求挖掘机支援,不到半个小时,挖掘机就来到现场立即开始清理堆积的土石,并对可能继续滑坡的危险区域进行加固和清理。

“是党员,有事就得往前冲!只要水库安全,再辛苦也值!”余月来说。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暴风雨丝毫撼动不了早已深埋在心中的信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早就融入了血脉,化作了行动。

把誓言兑现在抢通塌方路段上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此次抗洪抢险任务,我坚决勇上一线、不畏艰难、冲锋在前……”6月23日凌晨1点,在G106京广线通山到横石路段县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徐益带头冲锋,与党员青年抢险突击队冒着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徒步数公里到达抢险路段,昼夜坚守在抢险最前线。

为加快道路抢通速度,抢险突击队结合实际确定了“先抢通,后修复”的抢险方案,科学合理调配人员、机械,多点作业、合力攻坚、整体推进,做到“人停机不停”,争分夺秒抢进度,全力以赴保畅通。经过昼夜奋战,最终凌晨3点,顺利抢通了塌方道路。

在抢通道路后,徐益又带着突击队对国省干线进行全覆盖巡查,确保国省干线公路畅通安全。

全力保障秋粮丰收

受强降雨影响,大路乡东坑村农田出现内涝,大路乡副乡长阮长义第一时间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田间管理,全力保障秋粮丰收。

排涝过程中,村民们也纷纷加入进来,无论是年长的长者还是年轻的后辈,都拿起工具,积极排水、抢救秧苗,共筑一道坚实的防线。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秧苗容易发生锈病和虫害,造成减产,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田间管理。”阮长义说,接下来,他们将加强对全乡水稻、玉米等种植物进行统防统治,保障秋粮丰收。

据悉,6月21日晚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后,通山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强降雨天气带来的影响。1.8万多名党员深入一线,巡查、值守、处险,同群众一道筑牢防汛抗洪“红色堤坝”。

(编辑:张媛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