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湖北原来可以这么好听

荀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快乐了就必然会在歌唱吟咏的声音中体现出来。古韵与歌谣是文化的旋律,是历史的回声,更是另一种文化的瑰宝。

湖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文物和民乐。让我们穿越岁月的尘埃,去荆楚大地上寻找那些飘扬的音乐与歌声。

曾侯乙编钟 图/陈衔微

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也是湖北省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之一。

极具分量的曾侯乙编钟,音域横跨五个半八度,仅十二个半音齐备,基本涵盖了所有能使用的乐音,所以,许多现代流行音乐,它也能弹出。

古代的“交响乐队”可不止有曾侯乙编钟这一员“大将”,让我们接着奏乐接着舞。

先说说这位以造型感出圈的“老朋友”——虎座鸟架鼓。它是“颜值担当”也是展现楚人高超制乐技艺的传统乐器之一。

虎座鸟架鼓 图/zoeyi

以虎为座以鸟为架,虎声宏大鸟声远闻,正如宏大而远扬的鼓音特征。生命不息,鼓舞不止,造型精美的背后传递的是华夏正音的士气与底蕴。

天门石家河陶铃 图/湖北文物

江陵纪南城彩绘石编磬 图/湖北文物

崇阳白霓铜鼓 图/湖北文物

除了体格庞大的音乐文物,湖北现代考古也不断发现着其他小而美的音乐文物。

京山朱家嘴陶响球、天门石家河陶铃、崇阳白霓铜鼓、江陵纪南城彩绘石编磬等,囊括先秦乐器“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类的全部种类。

彩绘漆木十弦琴 图/湖北文物

漆瑟 图/湖北文物

“琴瑟合鸣”的丝类弦乐器,清脆悦耳的箎、排箫等竹类乐器、笙、竽等匏类乐器......都是适合室内小范围使用的的乐器种类。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古人的世界也离不开音乐,它也是一种精神归宿和追求。

彩漆笙 图/湖北文物

彩漆篪 图/湖北文物

长江峡江号子 图/文旅巴东

不同于高居庙堂的礼乐之音,湖北民乐一直飘扬在荆楚大地之上。它们是劳动人民为生活唱出的诗篇,与扎根于荆楚大地的泥土之中,与生命情感的真诚联系,铸就的湖北民间音乐的魂。

从长江峡江号子的豪放节奏,到宜昌丝竹的细腻演奏,再到武当山宫观道乐的庄重与神秘……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民间音乐展示了湖北音乐文化的另一种风貌。

武当山宫观道乐 图/武当山

悠悠长江,对于文人而言,那是“哀长江之无穷”的追问,对于临江而活的民众而言,那是撑篷扬帆的劳动乐章。

百姓临江水而活,行船远航中的劳动号子形成当地独特的民歌,那就是『长江峡江号子』。

长江峡江号子 图/文旅秭归

『长江峡江号子』,宜昌市的地方民歌之一,属于流传在滩多水急的长江三峡西陵峡一带行船过程中船工呼喊的号子,以及装卸、泊船时呼喊的码头号子和搬运号子。

它不同于庄重的礼乐之声,是船工在对生命极限的考验中产生的,于群体劳作创造的生命乐章。那是与长江搏斗后迸发的生命乐章,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情。

长江峡江号子 图/王罡

不同于长江峡江号子的粗犷豪迈,宜昌还有另一种细腻、婉转的民间音乐,那就是『宜昌丝竹』。

这种以丝竹为主奏乐器演奏曲牌的音乐,与打击乐合成,形成了独特的器乐艺术品种,至少有两百年的历史。

宜昌丝竹 图/夷陵文旅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宜昌丝竹融合当地民歌、外来民歌、原始戏曲曲牌、伴奏乐器等形成原始器乐曲。

『宜昌丝竹』演奏时作各种间歇交互性演奏,并采用不同的力度、宽厚组成和谐统一的音乐织体。乐声庄重典雅、韵味十足,富有宫廷气韵,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

在长江支流的汉水流域,另一种民间音乐在此流行。『老河口丝弦』,源于河南板头曲,在清乾隆年间被一些经商或路过的河南人带入老河口,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老河口丝弦 图/襄阳文化旅游

最初,『老河口丝弦』仅为民间流传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方式,后逐渐演变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乐种。

『老河口丝弦』主要采用三种形式演奏,一是合奏,以三弦、古筝、琵琶、月琴等弹拨乐器为主;二是独奏,主奏乐器为三弦、古筝、琵琶;三是丝弦弹唱,主要演奏古曲牌。

民乐沿水而生,也依高山而生。在道教名山武当山,藏着湖北民乐的另一朵瑰宝——『武当山宫观道乐』。

这种音乐是湖北秦巴地区汉族民间文化与唐代至明代汉族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明代时期达到了鼎盛,它是荆楚大地的人民对道,侠义、武术另一种诠释和理解。

武当道乐 图/十堰文旅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武当的四张名片之一,在近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其既融合了其它道派的道乐,又汲取南北民间音乐的精华,既吸纳了古代巴楚音乐的苍劲浑厚,又具有出宫廷音乐的优雅、风韵。

每当『武当山宫观道乐』奏响,武当山的安宁与祥和将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你的耳边与脑海。

🎶🎶🎶

无论是礼乐重器

还是民间小调

它们都承载着荆楚大地

的历史与文化

合奏出这片土地的辉煌乐章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