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阮义堂)随着关于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策颁布出台,大畈镇高坑村两委、在外创业的村民等乡贤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高坑村正处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的关口,作为土生土长的高坑人,他们积极与咸宁市审计局驻高坑村工作队、大畈镇党委政府沟通对接,主动请缨加入该镇高坑村乡村振兴建设团队。乡村振兴怎么干?记者认为以“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推动大畈镇高坑村乡村振兴契合各级党委政府政策,恰逢其时、前景广阔。为更好地实现我县乡村振兴全覆盖,以高坑村为例,记者对“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创建策略予以梳理总结。
“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模式
大畈镇高坑村享有“富水上河图”、“鄂南小漓江”的美誉,自然禀赋优裕,民俗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浓郁,一些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更是妙趣横生,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欣然为高坑村题写“源源绵长”以之勉励。高坑村位于国家级地质公园隐水洞4A级景区和国家级九宫山风景名胜区中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杭瑞高速和南岸旅游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山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圈腹地。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规划面积3000余亩,以基地的群岛碧水为依托,以地貌地热资源为特点,以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为本底,建造聚集循环农业、产学体验、特色采摘、旅游观光、度假休闲、餐饮娱乐、探玩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近期建设规划
九门香涧近期建设立足于百姓期盼的难点、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两个方面,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编制项目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健全就业帮扶制度,将高坑村建设成为咸宁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秀美宜居栖息地。
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近期(1-2年)规划面积为233.2亩,空间结构为“一环一带五圈”。一环是指一条6.0米宽、约3.5公里长的产业路环线串联村庄三大片区的景观道路;一带为滨河景观特色风貌带;五圈包括春华秋实休闲圈、乡韵集巷体验圈、阳光沙滩娱乐圈、碧湖彩云舟游圈、九门稻香科普圈农旅融合项目。项目建设计划分两期完工,目前已经完成一环入口处春华秋实休闲圈循环农业种植,产业种植规模为89亩;一期将于2024年6月启动阳光沙滩娱乐圈、碧湖彩云舟游圈旅游项目,用地规模为268.4亩,重点改造提升环线产业道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二期初步确定2025年2月打造乡韵集巷体验圈、九门稻香科普圈农旅项目,用地规模为95.9亩,重点整治高坑村人居环境,充分盘活利用村民闲置住宅,建设民宿、农业科技设备用房等。
“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运作模式
做市场,提炼品牌升级方法新招。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会重视市场开发,坚持用市场化思维运营整个项目,做好线上平台推广、线下实地推广、微信网站推广、电视广播推广、产品包装推广,先后推出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制作宣传短片。
“七化一体”,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一定重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坚持社企一体、村社共兴,用有机的标准生产高端农产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质量、用管理企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营销市场,走出一条土地股权化、生产有机化、质量可追溯化、经营电商化、管理企业化、扶贫精准化和农旅一体化“七化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多业融合,夯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基础新能。九门香涧田园综合体因地制宜赋能“循环农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一是打造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三大革命”,把高坑村建设成为通山县美丽乡村标杆示范,打造通山县域大景区。二是厚植文化底蕴。注重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保护,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理念,建立袁隆平农业博物馆、种子育苗馆,丰富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和人文体验。三是加强产业融合。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唱响“春踏青、夏嬉水、秋探玩、冬康养”的休闲农业四季歌。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