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印农家苦为乐 一心为民谋幸福 记通山县人大代表、大路乡杨狮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月来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程慧  吴钗走进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见到的是整洁靓丽的村容,感受到的是村民和睦融洽的氛围,展现的是一幅幅现代新农村的美景……这里的群众都说:“如今我们乡下人能过上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月来的奋发图强和无私奉献。”笔者在深入该村采访时,亲身感受到余月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一花引来多业兴、一套餐会暖民心、一心为民改村貌”的成果。

一花引来多业兴

杨狮坑村地处通山县城郊,田地面积广,被人们称为是通山县的“粮仓”。如何发挥本地土地集中连片和土地肥沃的有利条件?余月来扬长避短,按照“坡地果茶,平地粮花”的规划,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使之形成了“树木成林果满园”。为了做好特色农业文章,余月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全村1100亩农田改造成高标准的“油菜+水稻”示范基地,鼓励群众大力种植油菜,形成油菜花海基地。从2022年开始,在每年的三月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搭建油菜花海观光台,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油菜花海观光节,高峰期,日吸引万名游客到杨狮坑村赏花观光。

油菜花海观光节的成功举办,给杨狮坑村带来乡村游的热潮后,余月来又从油菜花海观光节中捕捉到商机,他决定以“一花”为引领,在山坡上栽砂梨40亩,改造冷浸田种优质晚粳稻100亩、建蔬菜基地50亩,做游泳池、垂钓中心,实现一花带多业的多种经营发展。

油菜丰收了,优质晚粳种植成功了。余月来又瞄准市场需求,建油菜榨油厂,将油菜籽榨成菜油出售、油菜饼加工成农作物底肥,形成产业链。现在全村每年生产油菜加工成菜油6万斤、群众收入达60万元,耕种优质晚粳稻、每亩产晚粳米400斤,村农业合作社收入达24万元;村里办的蔬菜基地由专业户经营,种植的辣椒、青菜、萝卜等十多个品种的蔬菜满足了通山城区市民的需求。

现在,杨狮坑村由“一花”引来多业兴,每到该村在每年三月办油茶花海观光节时,通山县的各家种植业的业主,将自己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在观花节上推销,将油菜花海观光节办成了展销会。每天来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田野中的花海赏光,在花海观光台的展销摊位上选购农副产品,来自武汉、咸宁等大中城市的游客在杨狮坑村既观光又带货,其乐融融……

一套宴会暖民心

“我们这些老人能聚在一起集体进餐讲变化、话发展,这得感谢我们村支书余月来。”大路乡杨狮坑村68岁的杨宝清老大娘激动地说。为了弘扬孝道,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和重阳节的这两个节日,该村将村里妇女、60岁以上老人集中起来,为他们奉献一套“孝心文化大餐”。

每年的“孝心文化大餐”在村文化礼堂举行,在现场,村里舞狮队、腰鼓队、民间演唱队为参加“孝心‘文化大餐”的人们表演,赢得参加观看的人们阵阵掌声。参加“孝心文化大餐”的妇女老年人坐在一起,一边自己动手做饺子、捏粉粑‘、杀鸡、洗菜、唠着家常,欣赏着精彩节目,一边享受着村里志愿者们“孝亲洗脚”、捶背、梳头、保健等护理,这一系列活动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

在外打工多年的青年余志刚说:“我长期在外务工,忽视了对家里老人的关爱,今天参加“孝心文化大餐”活动,让我深受教育,以后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多尽尽孝心”。“我虽没子女,但村里一直照顾着我,村支书余月来每月定期上门看望,给我送鸡蛋、猪肉,特别村里每年举办的‘孝心文化大餐’,让我享受了大家庭的幸福。”73岁余大爷说。

近年来,余月来采用多种形式挖掘“孝道文化”的内涵,把扶贫济困与“孝道文化”结合起来,每月一次到留守老人家中吃一次“连心饭”,让“孝道文化”成为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同时,余月来还在全村积极倡导开展“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家庭美德、家风民风建设。

一心为民改村貌

村湾面貌变了,邻里相处和谐了,进村到组入户路通了,自来水到家了……在大路乡杨狮坑村,只要提起村支书余月来,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多亏支书余月来带领全村干群一件接着一件办实事,让百姓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余月来,是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一个在外闯荡多年的生意人,被当地人称为“小老板"。他每次回来,看到村庄落后现状,就想回家乡作贡献。2004年初,他顶着父亲不支持的压力,放弃经商,带着村民们的信任和期盼,走马上任担任村支书兼主任。面对村里群众思想工作基础差、基础设施差、村庄环境脏乱差、社会管理秩序差的“四差”现状,余月来深入到各家农户座谈寻对策、找答案,走遍全村的山山水水寻资源、找出路,从自己的腰包掏出20万元,作为开展村里工作的起动资金,着力为民办实事。

要想富,先修路。杨狮坑至山口与“209”省道路段不连接,成了两个村的“断头路”。为了修通这条连接“209”省道并通往县城的公路,余月来私人先垫资几十万元用于征地,发动党员群众和外出创业有成的知名人士出资捐款,凑齐160万元征地款,于2021年动工。在修路的过程中,余月来吃住在公路工棚上,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啃面包。在当时,群众对于修路很不理解,有的到余月来的家中撒泼,有的阻止开工,余月来带着村干部因户施策逐户上门做工作,就这样,余月来忍辱负重,不知默默暗自流泪多少次……但余月来从没放弃,他用三年时间,修通这条连村进县城的4.6公里公路。如今,杨狮坑与山口村两个村村村相连、户户相通,村里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运进县城,村民进城由原来需要48分钟缩短到8分钟。如今杨狮坑至山口公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树、装上路灯、安有护栏,成为连接村庄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办群众所想、解群众所急、做群众所盼的事,余月来始终放在心中,他把改变村庄面貌作为是自己为群众办实事的大事要事。近年来,余月来凭着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上级信任和支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0万元,为全村573户、1975口人安装自来水,让孤寡老人免费用水,农户只收管理费不收水费;投资60万元,修筑8座水泥桥,让生活在杨狮坑小河两旁的群众出行和耕种提供方便;投资80万元,对杨狮坑二组集中连片农田进行改造,建成百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投资600万元,修通水渠300米、做水堰7道,修通农田机耕路1.5公里,在杨狮村河道两旁修步行道……余月来为民办实事一件连接一件,从没在村里报销一分钱的私人支出,群众打心眼里佩服。群众说:“余月来办事让我们放心,群众对他有信心”。

如今的杨狮坑村,已形成了全村一幅画、一湾一个景,由原来的“四差”村,变成全县社会和谐、村庄秀美的“十面红旗”村。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