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倪亚生 吴钗)“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我们因与相邻村的山林权属地界不清发生纠纷,是镇人大代表王能志把我们两个村的干群代表召集到代表联络站,以恳谈会的方式,通过学法律、讲道理化解我们的积怨,将这起长达五年的纠纷化解了……"
近年来,通山县人大常委会注重人大阵地建设,着力打造以代表工作和生活地为活动场所的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让代表联络站成为会客室、恳谈室、议事室。群众说:“人大代表联络站虽然‘空间小’、但发挥了‘大作用’。”通山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和乡村发展。
小站作用大 解结促和谐
如何借鉴“枫桥经验”,创新人大代表工作机制,通山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人大代表阵地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该县人大代表阵地实行两种方式创建:乡镇人大建设1个人大代表之家,代表之家负责人由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担任;乡镇下面三至四个村建设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站负责人由相关人大代表担任;此外,还有少数县人大代表依托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专业技能设立代表工作室。代表“家”“站”设立后,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村与村、邻里间发生纠纷,就可来到代表之家或代表联络站,大家坐在一起“当面锣、当面鼓”,讲法说理,心平气和说明事因,当场化解矛盾纠纷,握手言和。
“有问题或发生纠纷,可到镇里人大代表之家反映,我与邻里因建私房,宅基地界致不清发生纠纷和争吵,就是县人大代表孟祥二帮忙解决的”。村民周庆云逢人便说。
通山县投资百亿的抽水蓄能电站落户黄沙铺镇,该项目拆迁任务重、涉及对象多,该镇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孟祥二坚守在工地一线15个月,每天接待村民十几伙,当地群众为征用山地竹林的界致、土地面积不符等发生争执和纠纷,为拆迁房屋补偿到镇上访,找到孟祥二都得到圆满解决。2022年7月的一天上午,源头村的群众因山上和路边的桂花树还没补偿到位,在抽水蓄能电站进场公路开工时,堵在进场公路开工现场、不准开工,孟祥二在现场一是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二是拍着胸膛表态承诺,开工毁掉的桂花树补偿款由他个人担保,群众才放下心来让施工机械进场,确保进场公路顺利开工。
洪港镇留阻村的通村公路因为常年通行拖运矿石的车辆,导致路面严重损坏,路面坑洼不平,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县人大代表、留阻村支书程平英在参加人代会期间提出建议,要求县交通部门重修留阻村通村公路。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得到县交通局许可后,她争取交通部门支持,将5公里通村公路由3.5米拓宽至7米,路面拓宽费用由村里自筹。5公里通村公路路面拓宽,需征用76户村民的山林、田地和房屋,她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政策,把“钉子户”请进代表联络站做思想工作,硬是靠着她一个人完成了通村公路路面拓宽的征地任务。2022年底,全长5公里的通村公路竣工通车后,程平英又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挖来树苗,在公路两旁栽上风景树,装上路灯,如今通村公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闯王镇坳坪村地处九宫山风景区山腰,进入九宫山风景区和咸九高速的两条公路穿村而过,为了看管好这两条公路,该镇人大代表、村干部吴双合,每天早上都要在这两条公路巡路一圈,巡查公路安全隐患。今年2月的一天上午,他在巡路中发现坳坪村五组进山道路发生塌方,极有可能给过往行人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吴双合在第一时间向村、镇报告此段险情,自己一边在塌方路段设置标识、封锁路段,一边组织村民进行抢险排滁,避免山坡塌方扩大。由于险情处理得当,无一人遇险。
到目前,通山县各级人大代表为群众代办所需诉求730多件,化解矛盾纠纷640多起。群众说:“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困难,邻里发生了纠纷,再也不用跑到乡镇和县里,在当地就有人大代表为我们代办处理了,这真是人民代表为人民。”
一站变多室,为民办实事
二十多平方的代表联络站,一张圆桌,十几把椅子,人大代表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有事大伙儿就这样商量着办,共同探讨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改变村庄面貌。群众说:“联络站虽小,但它成为了代表约见室、选民接待室和民情恳谈室。”
在闯王镇汪家畈的会议室,只见县人大代表、该村支书汪立果与十几位村民代表为美化乡村环境,改变村湾面貌坐在一起建言献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致同意将进村公路沿线,沿河两岸作为美化绿化的示范点,并提出将公路两旁的破土巴房、障碍物进行拆除。经到会者商议,决定将本村打造成全县“花园式”的明星村。“花园式”家园即每家庭院门前建有花坛、栽有花卉、后院有果木,依托“一河(宝石河)两岸,将沿河南边建成“花园式”居民区,沿河北边建成产业区,“花园式”家园建有休闲农庄、龙鳞堰,在沿河两边建起休闲步行道,产业区发展600亩茶园、200亩沙梨、200亩杨梅、50亩黄桃,让来到汪家畈的游客在休闲农庄品茶、赏景,在龙鳞堰漂流、淋浴、戏水。
厦铺镇冷水坪村是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留下多处革命遗址。为了将冷水坪建成红色景区,带动乡村游和产业发展,县人大代表石元满和村支书夏敬红将村民代表请到村里进行商讨,在积极向省、市、县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申报的同时,还一边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组织村民做好村庄房屋的立面改造,建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和陈烈馆。红色景区建成后,石元满又提出以红色景区为依托,大力推进村里的旅游开发和种植业的建议。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利用冷水坪的山溪河流,在红色景区和旅游景点建起清民村居和农家乐。与此同时,对景区周边进行开发,发展茶叶1000亩、中药材70亩、芦笋基地20亩,利用高山盛产野生茶这一自然资源,办起野生茶加工厂,让来到冷水坪村的游客既观光又带货,村里实现一举多得,多业多赢,慕名前来接受传统教育和乡村游的人一批接着一批。
去年2月的一天上午,闯王镇人大代表之家来了一群特殊客人,村民们为发展传统产业“闯王砂梨”与该镇人大代表、镇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周冰清协商,请她牵头将种植砂梨的村民组织起来,将“闯王砂梨”这个产品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于是,周冰清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闯王砂梨种植的每片山每块地,带领该镇3个村的支书与湖北省农科院对接,到武汉、襄阳、仙桃等地的示范基地取经,借鉴外地作法,成立砂梨行业联合党委和,自己亲任联合党委书记,并成立了技术指导队,群众种植的砂梨种苗,技术,病虫害防治,销售统一由合作社负责,使“闯王砂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到目前,该镇砂梨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丰产期产量达7500吨,全镇仅砂梨一项年产值达到7500万元。
如今,通山县共建设12个人大代表之家和60个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站每月组织一、两次代表接待选民和民情恳谈会活动。举行恳谈会时,专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参加,请到会人员对如何抓好乡村治理提出建议和反映群众诉求。在厦铺镇人大代表之家召开的一次民情恳谈会上,到会的村民代表说:“我们集镇治理已有变化,但还需要在街道上的美化、绿化上下功夫。”到会的县人大代表、镇委书记陈国宁当场表态,将到会同志提出的建议纳入集镇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通山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家”“站”作用,调动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全县12个乡镇、187个村的各项公共事业,兴办集体实体经济,都通过人大代表“家”“站”,由人大代表与乡亲们商量着办,把话语权交给群众,让他们由过去的“旁观者”、变为现在的“决策者”。到目前,该县各级人大民代表为群众办实事1360多件,建起乡村振兴点63个,有14个村被省、市、县确定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210家由人大代表带头兴办的种养殖基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排头兵。
(编辑:葛素文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