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考生家长,高考在即,勿入“骗”局!

高考在即

一些诈骗分子开始“蠢蠢欲动”

@2024高考生和各位家长

这份“高考防诈指南”请收好

考前“真题”

在高考前夕,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及家长的紧张焦虑心理,兜售“高考真题”“绝密答案”,诱导考生家长预付定金。

警方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措施,网络中或现实生活中遇到兜售“高考真题”“绝密答案”者,均为不法分子,切勿相信。

“科技”提分

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平台向考生及家长兜售“高考作弊器材”如无线耳机、信息手表、隐形钢笔等,声称其器材隐蔽、安全,可以通过安检,并承诺会有“高手”帮助考生作答。

警方提醒:高考考点会使用电子屏蔽器、金属探测仪、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对考场进行全方位监管,一旦作弊,将会被取消各科成绩、舞弊行为录入档案。若涉嫌违法犯罪的,将会被依法处罚。

真实案例:

2020年高考期间,我市考生黎某父母经熟人介绍认识陈某,陈某承诺以53000元的价格售卖高考答案,并附送考试作弊器,高考期间黎某并未收到答案,事后陈某也未将钱退还。

“聪明”药物

在网络平台中有个别不法分子会兜售所谓“变聪明”药物,在高考前夕以“变聪明”为噱头诱导考生及家长进行消费。

警方提醒:“聪明药”是不存在的,所谓的“聪明药”实际上属于神经兴奋类药物,这类药品不仅不会让人变聪明,对于正常人、健康人群来说还非常危险,服用后会引起大量副作用,且药物具有依赖成瘾性,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伪造通知书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向考生诈骗钱财等。

警方提醒:录取通知书一般由邮政快递寄出,由招生高校直接邮寄给已录取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须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通过省招生考试院和高校指定的方式查询确认录取结果谨防诈骗。

“内部”查分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会发送“内部查分”或“提前查分”的虚假广告链接,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信息,诱骗考生缴纳查询费,并获取考生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高考查分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渠道进行,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能随意泄露个人银行卡账户信息、验证码信息、以及考生个人信息。

“补录”招生

不法分子会通过“有门路”、“有关系”等说辞进行诈骗,诱导受害者付出大量钱财换取虚假“补录名额”。

警方提醒:高考录取结果以官方公布的通知为准,高校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称需要各种费用换取“补录名额”的,均为诈骗。请广大考生与家长提高警惕。

真实案例:

2008年高考期间,咸宁某学院招生中介人员贺某承诺以50000元补录胡某,并保证四年后获得本科文凭,胡某就读两年后发现是骗局。

提前缴费

不法分子会冒充高校招生办,称需要提前缴纳学费或其他相关费用,否则不予录用。

警方提醒:学费或其他所需缴纳费用,均是在录取结束后,入学报到时进行缴纳。一般按照各批次投档原则和高校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考生是否被投档或录取,与是否缴费没有任何关系。

如何防范涉高考诈骗,提高防骗能力,关键要做到不偏听、不轻信。对家庭而言,高考查分、报志愿、录取结果等关键信息,一定要认准各省区市教育考试院、权威媒体等发布渠道。切忌因一时的焦虑和冲动,被侥幸心理蒙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填报志愿、查询录取结果,均应通过权威平台,借助学校官方渠道核实录取通知书的真伪,不被骗子趁虚而入。除个人提高防骗意识外,有关部门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公布查分、招录权威信息,通过媒体加强反诈骗宣传,让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高考理念深入人心。

既要金榜题名

又要火眼金睛  

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

但基本都围绕着一个“钱”字


请勿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衷心祝愿各位考生

金榜题名

旗开得胜!

来源:云上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