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热干面情怀
作者:张凯
有这么一件事,对我而言,就是每隔三两日,便要去购买我们当地,提前用油做好的湿热干面。我买湿的热干面,主要有三个地方:月亮湾菜市场内有家规模稍大的压面店、气象局楼下的压面小铺,以及有时在路边偶遇在电动车上卖面的,它们做面的质量各有不同。
这面买回来,放进冰箱后,压力就来了。为什么有压力?因为哪天自己想出去吃早餐,换个口味时,总是担心买回来的湿面会变质。这种湿面保质期不长,特别是夏天,每次我也总是只买三四块钱,估摸着一人一天一元多钱的量。
为了解决面的保存问题,我可是煞费苦心。从蔡林记的袋装干面,到近期在抖音上发现的湖北特色的湿热干面,都买着试过。虽然后者品质稍好,易保存,但价格高且分量不够吃,总让我有些许遗憾。
每日清晨,七点左右,我便开始了我的热干面制作。小锅中的水开始欢快地跳跃,面条在其中轻盈地翻腾。随后,我把它们一根不剩地捞入专用的不锈钢盆中。逐一加入生抽、蚝油、味精、五香粉、辣萝卜和芝麻粉,每一种调料的量都要恰到好处。最后,再浇上那热气腾腾的猪油。
这里要说的是“浇”,必须掌握其力道和范围。此刻你的精神要集中,手还得学会抖上两抖,确保热油全部倒在调料堆上。这样,一碗自制的热干面便注进了灵魂。
多年前一次陕西之旅,让我对当地的油泼面念念不忘。每当有机会前往更大的城市,我总是忍不住在路边寻找那些看起来正宗的“陕西面馆”,必是要停车品尝,逐一去比对。有时偶尔也苦了那些同行却不爱吃面的同事。
需要解释的是,为何我每次只做一人份的热干面。因为爱人和孩子对我自制的热干面评价并不高,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外吃早餐。
可这些都无法撼动我对自制热干面的热爱。这热干面虽然是南方的美食,可我作为北方人,从小生在南方,但喜欢吃面的这种生活习惯,是我与家乡莫名的、难以割舍的情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吃面的情结也愈发热烈,仿佛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时刻提醒我,无论身处何方,我的根始终在那里,我的味蕾始终牵挂着那份属于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