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明洁 见习记者 袁诚 阮风帆)5月22日,“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湖北省作协文学小分队走进九宫山管委会中港村进行采风创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申东辉,九管会工委委员、副主任张燕参加活动。
省作协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是根据中国作协、湖北省委宣传部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的一项常态化文学活动,是推动文学工作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的重要路径。参加这次文学采风活动的专家学者有省作协原副主席、全国核心期刊《长江文艺》原社长刘益善,湖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省作协原副主席刘川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高级编辑、《特别关注》原总编辑易飞等。
在中港村古民居周家大屋,省作协文学小分队近距离感受九宫山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变化,领略古民居文化的深厚底蕴,领悟通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通山县地处鄂赣交界处,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乡”。通山县当地民居以明清民居为主体,存量多、品类齐全,宗祠、寺庙、家居、牌坊等均有遗存。这些明清民居建筑风格上融合南北,连贯东西,而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堪称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奇葩。比较著名的有王氏老屋、成氏宗祠、松亭祖祠、老宗屋、大夫第、宝石古民居、焦氏宗祠、周家大屋、谭氏宗祠等。古民居——周家大屋,位于通山县九宫山中港景区东南部,是中港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由青石、青砖、青瓦、青木构成,内建有厢房、祠堂、小姐闺阁,大小房间132间,48个天井,屋内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在屋内周游,晴不戴帽,雨不打伞。随着九宫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家大屋被定为九宫山特色景点,恭迎八方游客来这里住民房,赏民歌,吃农家饭,尽享受农家乐,不忘山水情意长。
省作协文学小分队对我县文旅结合擦亮九宫山“避暑康养”名片,全域打造休闲田园山水乐园旅游强县的战略定位给予了高度点赞。
省作协原副主席、《长江文艺》原社长刘益善: 就通常这个名胜景点来说,第一次来就觉得山上那个建设还是比较朴实,应该说也比较简陋,山路更陡一些,这一次来了就发现这个路通到山顶,整个的建设风景就大不一样,特别是山顶上,看到那个湖,第一次看那个湖湖水还比较浑浊,现在的这个云中湖的话,那一碧清水很漂亮,四周的这个苍松翠竹,一片绿色,加上湖水的绿色。
湖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省作协原副主席 刘川鄂:我们这个通山有很好的自然风光,有很好的人文底蕴,尤其是九宫山,也是全国著名的这种避暑胜地,这个宗教胜地,有这样一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这个人文资源,我们作家有这么一种很好的一种创作基础创作底蕴,我相信怎样在使这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变成文学景观,变成文学精品方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值得我们期待的。
据了解,九宫山管委会中港村是省作协文学创作基地,于2020年8月挂牌成立。如何利用好九宫山和中港村周家大屋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学力量在文旅结合的作用,九管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九宫山管委会工委委员、副主任 张燕: 此次省作协来九宫山中港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风土人情赞不绝口,对当地原生态山歌清代古民居以及从特色美食,九宫九宝中透露出来的烟火气十分喜爱,他们在文旅结合以文塑旅方面给了很多金点子,采风结束后创作的作品,将进一步提升中港村及九宫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下一步我们将以湖北省作家协会中港村文学创作基地为桥梁和纽带,做好旅游+文化的文章,促进乡村振兴更强,促进乡村旅游更活更火。
省作协文学小分队在为期三天的采风期间,申东辉还与通山的部分文学创作者进行了交流,他要求基层文学创作者要坚持政治学习,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学作品;要坚持文学理想,坚守文学初心,克服浮躁心态,充分发挥文学抚慰心灵、鼓舞干劲的建设性作用;要坚持为民服务,要站稳人民立场、体验百姓情感、运用百姓语言、讲好百姓故事;要坚持精品追求,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立心的文学精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湖北故事,讲好通山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
(一审:葛素文 二审:唐成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