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系列重要论述,总结、交流和宣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做法及成功经验,中共通山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联合通山县教育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全县文明校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征集宣传活动。现将文明校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创新案例进行展播。
学校:通山县景元小学
案例名称:坚持“扫黄打非”
净化成长环境
作者:吴倩倩
通山县景元小学,原名通山景元实验寄宿小学,2014年3月建校,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2015年8月正式招生,办学性质为非营利性私立学校。2021年8月,在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转为公办学校并更名为通山县景元小学。目前,学校拥有1503名学生,设有29个教学班,共有教师65名。学校秉承“健美、明理、乐学”的办学理念,打造充满书香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阅读优质图书,享受最美的童年时光。
学校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进一步营造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站”,并开展了“护苗2023”专项行动。这一行动不仅聚焦于校园内部,还拓展至网络空间,旨在净化学生的线上线下成长环境。
“护苗2023”专项行动围绕“扫黄打非”主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法制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校不仅净化了学生的生活环境,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网络安全意识。

(一)净化校园环境,加大宣传力度
1、关注校外文化,优化社会氛围
学校建立与周边商店和市场的紧密联系,通过定期的交流与合作,确保周边环境不出现任何贩卖或宣扬“黄暴毒”、邪教迷信等有害内容的少儿出版物或商品。
2、清理阅读书籍,净化校内环境
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对图书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特别针对那些可能含有邪教迷信、恐怖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书籍进行了清理,并对非法有害出版物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处理。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全体师生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每个班级不仅保持校园各个角落的卫生,还负责定期清理各自的图书角,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书籍。
3、宣传知识创氛围,扫黄打非树意识
校园内还增设了大型的“扫黄打非”固定宣传栏和可移动宣传板,这些宣传栏和板均配备了丰富、生动的教育材料,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扫黄打非”知识的浓厚氛围。
4、常规活动做宣传,文化垃圾被抵制
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扫黄打非”的意义,学校通过开学典礼、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强调读好书、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倡导学生爱国、爱家、爱校,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少年。此外,学校还举行了庄严的“扫黄打非”主题升旗仪式和“扫黄打非·护苗”2023年度宣誓活动。在宣誓活动中,学生代表发表演讲,普及“扫黄打非”知识,并带领全校师生宣誓,共同承诺维护校园和网络环境的清洁。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师生对净化校园环境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抵制文化垃圾的决心。
通过这些全面而深入的做法,景元小学不仅在实际操作中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也在理念上提升了“扫黄打非”行动的教育效果,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网络环境。
(二)开展系列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1、解说竞答促学习,大队干部做传播
在景元小学的“扫黄打非”行动中,校内系列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宣传栏下的小小解说员”活动是一个亮点。在这项活动中,经过系统培训的优秀大队部干部,带领各班少先队员代表深入学习宣传栏中展示的“扫黄打非”知识。解说环节之后,学校还组织了一场精彩的相关知识竞答,参与的少先队员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活跃性。各班的优秀少先队员代表还将所学知识在班队课中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这种方式,知识的传播得以深入每个班级,每个学生。

2、净化网络为主题,线上安全被重视
“网络安全”主题系列活动则是“扫黄打非”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了班队课、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常规活动,有效地传播了网络安全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动员学生参与,学校还组织了手抄报、黑板报、知识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了《关于网络安全致家长一封信》,将净化网络、文明上网的宗旨宣传到每个学生家庭。这种家校联合的做法,不仅加强了活动的影响力,还使得网络安全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形成了学校和家庭共同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

3、书香引领润心灵,展演活动扬正气
让学生读好书,读健康书,读正版书,也是“扫黄打非”的途径之一。为了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景元小学每年开展了主题为“最美的童年,读最美的书”的读书展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唱歌、跳舞、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来表达他们对“读好书”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展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有了读好书的熏陶,就会远离不良信息的干扰,在良好的校园读书环境中,更好地达到“扫黄打非”的效果。

这些活动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育人环境,深化了学生对于“扫黄打非”重要性的认识,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少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家校社共育,促进协同育人
在“扫黄打非”行动中,景元小学采取了将校外资源引入校园的策略,与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沟通合作,共同发力,全面地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树法律意识,防欺凌性侵
学校特邀通山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超姐工作室”的主持人——彭超检察官到校,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举办了一场关于“预防校园欺凌和性侵害”的专题讲座。彭超检察官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识别和避免线上线下的有害信息和行为,还强调了保护自身、确保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这场讲座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实用的自我保护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法律意识的理解。


2、关注青春期健康,加强女生自我保护
学校还邀请了通山县人民医院的李燕华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学生家长,到学校为五年级的所有女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李医生科学地讲解了青春期女生如何避免在迷茫、困惑时受到不良甚至非法行为的侵害,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和自我保护具有极大的帮助。

3、专家团队入校园,健康知识被丰富
通山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也进入景元小学,开展了“关爱儿童,走进校园”的儿童健康科普活动。他们为近300名师生普及了健康知识,让正确的专业知识走进校园,实用的护理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关于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知识。

这些校外资源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强化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多种主题和形式的教育,学校成功地教会学生如何爱护自己,增强了他们识别不良文化、信息及行为的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扫黄打非”意识得到树立,内化成效非常显著。
景元小学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净化校内外环境、校内特色活动、校外资源进校园等综合措施,使得“扫黄打非”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1、书香校园,培养了学生阳光、自信的心态。
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晨诵经典、午讲故事、暮读名著等形式,在学校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也帮助他们识别和拒绝有害信息和出版物,培养了学生阳光、自信的心态。
2、网络培训,增强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学校通过家校互联的方式,学习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也减少了网络环境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3、开展活动,树立了校园的文明之风。
学校定期开展的“扫黄打非”和“文明创建”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导向、约束、规范作用。
学校的经验表明,通过综合、持续的教育和宣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校认识到,护苗行动不应只在特定时期进行,而是应该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日常和教师们的教学中。这种日常化、长期化的教育方式,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产生持久的影响。
学校将继续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持续推进“护苗”系列活动。这包括联合家庭,对学生的手机使用和书籍阅读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学校将大力推介优秀的少儿出版物,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阅读活动,引导他们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及信息。相信这些努力,景元小学会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
(编辑:阮百川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