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待工作成绩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和工作导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以群众的“口碑”为标尺。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员、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应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老百姓的口碑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坚持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搞清楚、弄明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讲人民听得懂的话、做人民认可的事,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政绩观的真谛,时刻警醒“功过常系于细微”的敏锐性,勤扫“政绩尘”、常除“心中妄”,以久久为功的历史责任感做出造福于民的实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以发展的“持续性”为导向。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时,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仅要快马加鞭做那些“等不得”的事,也要谋定后动干那些“急不得”的事。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效来检验政绩、衡量政绩。领导干部应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不为诱惑、不为利动,坚守真实、务实的原则,不断增强政绩观的“定力”与“纯度”。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以作风的“真实性”为要求。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时,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绩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坚持。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政绩观,确保其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保持一致,增进人民福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必须正确把握实干实绩实效导向,既持之以恒“接力干”,又深度钻研“善于干”,把定下来、看准的事一以贯之地干下去。领导干部应携手共进,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而持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杨芳林乡人民政府干部 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