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了“政绩三问”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是以纯粹的党性扣好“第一粒扣子”。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不是说坚定就坚定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锤炼自身的党性修养,通过参加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更新、自我提高,以理论上的清醒实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提高,在持之以恒的自我修炼中砥砺党性,以党性的“纯粹”确保政绩的“纯正”。
二是以政治的自觉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稳政治方向的舵盘,才能保证正确的航向。党员干部始终要以学习为抓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校准前行的航向,实现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的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树立的政绩观要有明确的方向,要坚持把讲政治作为政绩的起点,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政绩的终点,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航向,在为人民造福的航线上始终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这块“定星盘”“指南针”,作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三是以为民的初心造就“民生新福祉”。思想破冰,实干突围,真干才能出真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开始在心里、停留在嘴上,要走在脚下、动在手上,要瞄准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盯紧惠民、利民实事,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答好为民办事“填空题”。为人民谋福利不仅要解决眼前的急事,更要谋求长远利益;不仅要做短期能看到的“显绩”,更要干利在千秋的“潜绩”,坚决不能为了干成一件事而留下十个遗憾,真正做到站在人民立场实现为民初心。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时刻警惕政绩观偏差,要用“第一粒扣子”扣稳整个政治生涯的方向,以“正确政绩观”作为政治思维的“总开关”,将“民生新福祉”作为干部奋斗的“新征程”,当好新时代的好干部。
作者:杨芳林乡人民政府干部 阮书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