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躲事”干部的负面新闻,这些干部往往在面对困难和责任时选择逃避、推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形象。当前,让“躲事”干部成为“扛事”干部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只有有机结合教育引导“铸魂”,深化监督“识人”,从严考核“增压”,才能真正实现让“躲事”干部转变为“扛事”干部的目标。
教育引导“铸魂”,强化责任担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有的干部之所以当“躲事干部”,根本原因还是认识不到位,认为工作就是“一张报纸过一天、懒懒散散度余年”,殊不知,这样的错误认知必然导致角色跑偏。要以干部的思想教育为切入点,振聋发聩铸其魂,让“躲事干部”走出误区。坚持抓教育促引导,通过学习先进典型、榜样案例、身边好干部等,向干部讲明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本职,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同时还要学习反面典型,让其看到消极散漫、遇事躲事的危害性,从内心深处树起“不愿躲事愿担当”的责任意识,夯实“为官避事平生耻”思想基础。“关键少数”要以身作则、担当有为,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人,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
深化监督“识人”,扫除庸散意识。部分干部之所以胆敢躲事、躲得了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监督不够。要切实加强监督,除了紧盯那些见事就躲的“躲事干部”,更需注意那些光看不说只看不做、看似不躲实则躲事的“潜水鱼”。要通过突击检查、不定期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去检查干部的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及工作完成情况,特别注意那些工作上习惯拈轻怕重、故意避开难事的干部,通过监督检查让其无所遁形。
从严考核“增压”,筑牢基层根基。考核是标尺,更是压力“传导器”,治好“躲事之症”就要下好从严考核的“猛药”。要压实责任,让“躲事干部”躲无可躲、推无可推、退无可退,唯有痛下决心、“背水而战”。要改变一味查阅资料、翻阅文件的“纸面考核”,多通过第三方评估、媒体聚焦、群众监督等方式,全方位无死角“立体考核”,让“躲事干部”在“紧张”“出汗”中看到差距,在“心里没底”中看到不足,从而对标补短、查漏补缺,切实把工作完善好、把问题整改好。只有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打破躲事儿的文化,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在新的起点上,每一名干部都要树立唯实干重实绩的政绩观,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感,让“躲事”“躺平”者不敢躺、不能躲。
作者:九宫山镇人民政府干部 严梦琦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