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明洁)近年来,大畈镇充分发挥统战优势,积极探索统战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方法,依托枇杷产业链,加强政治引领,鼓励和支持产业链上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抱团发展,探索建立枇杷协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为广大新阶层人士施展抱负、助力枇杷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不断提升枇杷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做优枇杷产业。
以健全机制为核心,夯实产业链上的统战工作基础。一是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统战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成立由大畈镇党委书记为第一书记的大畈镇枇杷小镇联合党委,探索建立大畈镇枇杷协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切实服务枇杷产业发展。二是健全联席协商机制。建立枇杷产业链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涉及枇杷产业发展有关的技术指导、品牌打造、产业发展、信访调处等重要发展问题。三是健全领衔督办机制。成立3个工作专班分片联系枇杷产业重点村和企业,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督导,加强“点对点”联系,做到全面掌握、全程参与、全力指导,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以搭建平台为重点,广泛凝聚产业链上的统战力量。一是搭建联谊交友平台。镇党委积极搭建联谊交友平台,建立健全枇杷协会新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数据库,现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36名,协会共有会员企业29家,其中公司5家、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15家,共有会员353名。将从业人员聚集起来,为他们搭建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平台。二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以枇杷协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为依托,不定期组织代表人士开展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等活动,紧紧围绕加快枇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三是搭建实事联办平台。在基地的推进下,为周边村提供理念机制、产业项目、民生实事上的支持,共享发展成果,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在枇杷产业园建设节水灌溉系统3000亩,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支持,修建6公里枇杷产业路,进一步提升我镇枇杷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彰显产业链上的统战优势。一是技术互助优服务。基地借助农家书屋、科技讲坛、实用技术培训课堂等资源,开展枇杷种植新技术、新技能互帮互学,辅导农户掌握生产实用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规范化枇杷采摘园。累计开展技术培训、指导23次,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实地技术指导5次,覆盖农户1650余人次。二是管理互助强品牌。依托“大畈枇杷”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隐水枇杷”获评湖北省著名商标等品牌优势,基地进一步健全枇杷种植、生产、营销“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提升大畈枇杷的市场竞争力,着力把枇杷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镇的明星产业。2023年大畈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通山隐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获评咸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畈枇杷观光采摘园、板桥生态观光采摘园、隐水七松枇杷园获评咸宁市休闲农业示范点。三是销售互助强发展。支持推动湖北感通果业有限公司、湖北八福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枇杷饮料、枇杷酒、枇杷干果、枇杷膏等产品研发,提升鲜果加工能力,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协助举办5届盛大枇杷旅游节,吸引带动周边地区前来观光旅游、采摘体验游客超过20万人次,采摘枇杷鲜果60余万斤,枇杷采摘收益突破百万元。建成枇杷酒庄、八福康枇杷产业园、臻兴科技三大枇杷加工基地,开发了枇杷酒、枇杷膏、枇杷饮料、枇杷干等系列延伸产品。销售枇杷鲜果和系列产品8650万元,引导306户贫困户发展枇杷种植,户年均增收5000元;709户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年终分红”模式参与枇杷经营,每亩土地每年获取租金和分红近800元;吸纳1736人在枇杷基地、枇杷加工企业实现就近就业,其中困难户458人,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