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赋能,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乡村振兴富足图。“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通羊镇按照通山县六大产业规划,注重“一村一品”,建成郑家坪、沙堤、黄金嘴村田园综合体,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道路,重点抓好港口水上乐园、航空旅游农旅综合体、茅田志远农业产业园、高坑长岭山民宿等项目。通过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799元,增幅12.1%。
文化铸魂,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乡村文化祥和图。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社会得以延伸的基础。把遵纪守法、和谐稳定、生产生活、村风和民风文明、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范畴,深入开展孝老爱亲、见贤思齐文明实践活动,在农村营造“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讲孝道、重孝行、兴孝风”浓厚氛围。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破除大操大办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社会新风,努力做到“婚庆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集中开展文化活动21次,表彰各类先进典型317人,30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
生态强根,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乡村宜居山水图。通羊镇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以“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为要求,以“五改两建一连”为举措,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探索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推进通羊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组织强力专班实施星火原旁牛棚拆除、石航村石塔石牛矿山复绿工程,定期开展镇域“一山两线”环境整治。通过每周五爱国卫生运动日,组织各村常态化开展“五清一整一改”活动,建立“日推进、周调度、月评比、实时曝光”考评制度,齐心协力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确保人居环境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人才筑基,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乡村振兴人才图。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通羊镇着力挖掘本地乡贤、创业、致富能人,培育本地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引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等产业发展人才,推动乡村创新发展,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1000余名。同时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开展油茶种植、生猪养殖、渔业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培训25次3000余人,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
组织保障,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村美民富新蓝图。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战略,优化村党组织设置,采取挂钩联系、定点联系等方式,创新党组织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培训、参观交流和线下实践学习,不断提升村书记履职能力,培养高素质基层“领头雁”干部队伍;着力改善村级党组织软硬件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盘活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市场发展为引导,农业科学技术为依托,对茶叶、中药材、生猪、鱼类、楠竹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