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都强调,要深化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突出整体效能提升强组织、建体系。深入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需要各级党组织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乡村振兴。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向心力。聚焦思想提升,树牢政治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常态长效推进各类教育实践、“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学习活动,用好学习强国、干部在线学习、共产党员网等学习平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政治本色。聚焦教育培训,制定干部、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实际打造党员教育培训教学点。坚持党员干部需要什么就送上什么培训内容,精准服务对象,“量身定做”适宜的培训内容和学习重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断提升针对性、有效性。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宣讲+研讨”“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点”等模式,让教育“活”起来。聚焦重点、分层分类、开设专题系列讲座,邀请乡贤、名师、老党员、老干部“上讲台”,把“讲理论”和“说故事”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丰富学习方式,促进党员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参与”,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聚焦宣传引导,突出亮点、突显特点,及时梳理总结党建新模式、新做法,挖掘典型任务、典型案例、典型事件,通过强化宣传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聚焦热点、聚集目光,及时关注热点话题,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部署、重要举措,深入研究思考基层党建、干部、人才、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当前热点,化解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基层热议、反响、撰写评论性文章等方式,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用“小信息”撬动“大思路”。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提升战斗力。聚焦四雁提升。大力实施“头雁”引领、“鸿雁”示范、“归雁”回引、“雏雁”培育的“四雁”工程,打造“雁阵集群”,发挥“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体系优化提能。印发党员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科学设置村级以下党组织,按照在家青壮年党员、产业一线党员、流动创业党员、老弱党员等进行分类,分别建立在家先锋党支部、产业一线党支部、流动创业党支部、夕阳红党支部,对在职党员实行“践诺式”管理、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式”管理、对产业一线党员实行“激励式”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对老弱党员实行“关爱式”管理,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推进驻外流动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优化服务提质。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三个一批”模式,逐步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结合主题教育和深化实践、共同缔造活动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村湾夜话”“星空夜话”“政企夜话”“农家夜话”活动。全面推行党群连心“五个到户”机制,健全“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工作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示范创建提标。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过得硬、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围绕国省道沿线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带,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打造党建氛围好、活动阵地好、服务群众好、产业发展好、集体经济强的“四好一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村(社区)。全力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打造乡村红色文化时代新标杆。
强化党建引领工程,突出引领力。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村一策”工作方案,采取基础设施工程承建一批、清产核资增收一批、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发展一批、万企兴万村帮扶一批、机关单位帮扶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扶持一批等“六个一批”措施,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拓宽增收渠道,打造“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出台村干部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绩效挂钩奖励暂行办法等激励办法,完善奖惩机制,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造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党建引领,织密“村党支部+村民小组(村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建强平安建设专业调解和社会调解两支队伍;做实产业提效、环境提质、民生提档三大工程;搭建三治四堂五共一体化平台、积分超市、“3+X”综合治理网络、数字化乡村综治管理四个平台。持续开展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聚焦组织领导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四级组织体系,通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加快乡村全面发展。严格落实“一约四会”制度,深化“积分制”管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组成评定小组,公正客观为群众打分,群众凭积分到村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为村容村貌长期干净整洁提供机制保障。聚焦“一老一小”、“一厕一路”、“一处一清”,做好“共同缔造+矛盾纠纷调处”“共同缔造+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缔造+产业发展”“共同缔造+民生提档”等试点创建。
作者:南林桥镇党委组织委员杨清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