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贺艳星:愿做一颗艳丽的星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记者 徐大发)3月30日,记者在通山县通羊五小看到了贺艳星老师一摞厚厚的各类大红证书,这些证书分别是各级部门表彰颁发的,它们见证着贺老师的奋斗史,凝结着关于她的一个个的教育故事……

点燃青春献给教育事业

1999年,贺艳星老师中专毕业,正是18岁的曼妙年华。当时她的家乡慈口乡贺家村(现在并入了大竹村)小学正缺老师,支书上门做工作邀请她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她爽快地答应了。

她成为贺家村小学一名代课教师。工资由村里和学校共同承担,第一年每月的工资120元,加上津贴全年共1800元收入。一年后,村里加到全年工资两千多元。三年后,教育组将贺老师纳入了民办教师编制,财政发每月工资350元。

贺家村小学位于富水湖旁边,交通只能靠渡船,当时是一个很闭塞的库区乡村小学。全校老师3人,设1至5年级,三个班教学,全校有学生90多人。采取复式班教学。有时是一、四复式和二、三复式,五年级单班教学。有时是其他两个年级分别组合复式班,另设一个单班,总的原则是哪个年级人数多就哪个年级单独设为一个班。

刚刚走上教坛,校长朱怀良很担心贺老师难以胜任教学,但很快他就发现她很刻苦很上进很出色,她担任的班级学生进步很快,班风很好,也获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一次乡教育组组长舒上贤下来视导“推门听课”,发现贺艳星老师的课步骤清晰严密,组织互动好,教学效果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1年,贺家小学一直在破烂不堪的祠堂上课很危险,村里决定一边租赁民房上课,一边新做教学楼。这一学期学校还差课桌凳,贺老师就把她家正在做新房的楼板捐给学校做了8套课桌椅,捐献价值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

在代课期间先后有三次机会“跳槽”,贺老师都放弃了。1999年一家银行招营业员,答应先当临时工后直接转正,工资远比代课高,她没去。2003年,她可以去县城实验小学代课,她也没去。2005年,广东一鞋厂答应聘她为车间生产课长,月薪3000多元,她也放弃了,说是舍不得自己教的那些孩子。

在当时的贺家村小学,校长和村里常常很发愁,因为请的代课教师容易流失,因为嫌工资太低,常常教半年就走了,能坚持一年的很少。但贺老师坚持下来了,在贺家村连续教了5年。

贺老师说,这5年是她的职业生涯的起点,她收获到了很多:湾子人的淳朴和信任,孩子们的好学与纯真。她所教的该村学生已有8位考上了大学,一个叫贺达伟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在华为公司上班。许多学生至今还在联系,每逢节日都发来祝福,有的还上门拜年……

2004年9月,由于贺老师工作很出色,她被调到了慈口乡中心小学。2016年,她通过考试由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在慈口小学一连任教14年。在库区坚守了整整19年。2018年9月,贺艳星老师通过竞考调入到通羊镇第五小学工作一直到现在。从十八岁开始,她已从教24年。她笑着说,自己是“嫁”给了教育,她会点燃红烛,用一生去坚守心中的挚爱。

深钻业务练就教学能手

在慈口小学14年,贺艳星老师基本上在五六年级轮换教。带语文课和兼任班主任。也先后兼任过学校会计、政教主任和工会主席等职务。

2013年,贺老师带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她所带的六(2)班人数在平行班中最多。那年期末升学统考,作文题目是《——,我想对你说》,几乎全班学生都是写的贺艳星老师。阅卷教师纷纷称赞说,学生们是多么的喜爱贺老师,贺老师真幸福。那年她的班级统考成绩全乡语文第一、数学第二、英语第一,班级综合成绩也是全乡第一。校长徐良明说,学校的办学质量门面主要靠贺艳星这样的老师撑起,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连续几年,贺老师被慈口乡教育组评为教学常规先进个人,被乡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贺老师一直坚持自我“充电”,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多年来,她在暑期赴省、市、县培训多次,其中两次获评培训“优秀学员”。教研活动出县外学习3次。校内的教研活动,也总是尽量全程参加。

贺老师教学很有自己的特色。在日常的教学中,她追求“精”、“活”、“实”三个字。“精”,一是指备课的“精心”。既备教材备学生,又备大纲备教法,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材料,从众多的方案中挑选最佳方案。二是讲得“精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用语不繁,画龙点睛,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三是训练“精巧”。学生离不开训练,绝不能搞题海战役,精巧灵活训练。四是批改作业“精细”。批到点上,改到实处。为了增强批改作业的实效性,将作业进行面改。这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五是单元习题“精简”。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立即练习,当时批改,及时进行评讲,弥补缺漏。“活”是指教学灵活。随机应变,本着激发学生兴趣为宗旨。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如语文教学:长文短教、古诗新说、采取探索法、卡片法、讨论法、演示法等等。“实”是指实效。主要是体现在训练和教法上,课堂上不搞花架子,量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务实的学法。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效果好。

她的教学论文《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研究与语言艺术探究》获国家级一等奖。指导的学生在湖北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中荣获小学组省级优胜奖。在省第七届“天地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微课《角的初步认识》获国家级一等奖。优质课“11---20各数的认识”获县二等奖。她于2013年和2023年先后两次被评为通山县“骨干教师”。

耕耘德育成为师德标兵

在贺家小学任教,2003届学生朱红梅的父亲患病经常卧床不起,母亲离家出走,父女俩相依为命。在朱红梅快升入六年级时,她父亲噙着泪水对贺老师说:“老师,我病情日益加重,孩子费用也越来越多,我实在是供不起她读书了,还是让她别读了回来帮帮我吧!”为了不让这个好苗子失学,一次贺老师带着病晚上打着小电筒翻越五六里山路去劝学。先后七次上门做家长思想工作,找村干部协商,并主动为她垫付学杂费。孩子入学后,又多次为她购买作业本和笔(一学期她为贫困生购买800多元的学习用品元),帮她补习耽误的课程。贺老师的用心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朱红梅同学很快也克服了心理负担,学习更加刻苦,后来顺利考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学。家长后带着两斤辣椒皮来感谢贺老师,说:“是你改变了我丫头的命运!”

2019年在慈口小学任教时,有个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与年迈、痴呆的爷爷一起生活,不时小偷小摸,欺负小同学。有一次,贺老师抽屉里的几十元钱不见了,就是该生拿的。本想教训他一顿,但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就想:“对于这种缺少关爱的孩子应该更加爱护才能感化他,才能使他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此后她就更加注意对他的关注和爱护,不时跟他沟通谈心,比较柔和地指正他的一些不良行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渐渐地这孩子终于被感化了,对以前的行为悔恨不已,表现越来越好,全校师生都感受到他的明显变化,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2019年秋期末班级评优,这名学生以全票被评为“五好学生”。

2018年秋,贺老师接手一个学校最大班,她任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工作。通羊五小位于井湾村,班里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爱。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贺老师总会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她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发展学生学习的希望。贺老师嗓子哑了的时候,总会有孩子偷偷的放润喉片在她的桌上;当她难过的时候,细心的孩子会写小纸条、画画来安慰她;当她生日的时候,孩子们会给她意外的惊喜。她还会常收到在初中、高中的学生发来与她分享成绩、说己心思的短信。

贺老师始终秉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的信念,用奉献诠释着教师的内涵,用行动履行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贺老师先后被评为通山县“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通山“德育先进工作者”和通山县“师德标兵”等殊荣。

去年11月22日,通羊五小微信教育公众号第二期“人物志”栏目以《走进闪闪发光的她》为题推介报道了贺艳星老师。提及此,贺老师说她很喜欢这个标题,她就是想做一颗闪闪发光的靓丽的星星,去照亮孩子们的人生。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