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陈朵玲:三尺讲台传真知 教书育人献真情

云上通山报道:“三尺讲台传真知,教书育人献真情”,从教十几年来,她始终爱业、敬业、乐业,十几年如一日地耕耘在三尺讲台,始终如一的爱着自己的学生,她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知识和魅力承载着民族腾飞的希望,竭尽全力地做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园丁。

她叫陈朵玲,是明德初级中学的语文老师。

做真师  以身育人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陈朵玲老师深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于是,陈朵玲老师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她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要求学生讲卫生,她从不乱丢一片纸屑,从不随地吐一口痰;要求学生节俭,她就和学生一起将废书、装牛奶的纸箱、矿泉水瓶收集后卖出当班费……

当班主任期间,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陈朵玲老师总是提前到校,迎接同学们一个个进教室。刚开始,同学们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到校,看到陈老师每天站在门口边读书边迎接他们后,班里早到的学生越来越多,迟到的就基本没有了。她看到班里同学来得差不多了,就把读书的阵地从门口移到了讲台或者教室的过道上。同学们看到老师端着书大声朗读,慷慨激昂,也忍不住放开声音大声读了起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再后来整个班的同学养成了早读的习惯,每天一大早在校园里就可以听到他们班琅琅的读书声!

陈老师用行动教育学生实事求是。班里有个学生喜爱读《三国演义》,课后总是喜欢找陈老师交流一些想法,有次问三国时官阶的大小和行政区域的划分,当时她并不确定答案,但她没有装腔作势,而是和同学一起探讨,去查找资料,最后整理出答案。其他时候也可见一斑了,所以班里的同学学习很扎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就和同学交流,找老师请教,绝不会不懂装懂。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句话在陈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证。她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写信感谢陈老师不仅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怎样为人处世,还称这些将永远伴随他们,对他们的将来会有很深的影响。

动真情  以心育人

如果说教育是一份责任,那么她始终尽心;如果说教育是一种情怀,那么她亦是长情。她心里有爱,充满耐心,勇于担责。作为语文老师,她明白教育的真谛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她特别注意以情动人,以心育人。

开家长会跟家长交流时,她说:“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作为老师,我会付出我所有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所以,我恳请家长们支持我们的工作,与我站在统一战线,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她的真心感动了所有的家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陈老师虽与孩子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真心关心着孩子,所以一直支持她的工作。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工作中,她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她的关爱!她耐心地教育违反纪律的同学,用心地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真心地鼓励有进步的同学。她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生活上,只要工作不太忙,课间就会带着她们一起做游戏、谈心、聊天,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习上,如果遇到后进生,陈老师总记得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她总是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激励培养。

几年前她刚接手的班里有一个叫小奥的学生,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常常不完成,有时还跟别的老师抬杠,让老师下不来台。烈日当空,即使身体不好,陈老师还是坚持去他家里进行家访。去家访时,看到瘦弱的小奥在菜地卖力地帮爷爷挖地,如此孝顺的孩子又会坏到哪里去呢?陈老师眼睛湿润了。通过家访,陈老师了解到孩子是留守儿童,爸妈在外打工,工资不高,爷爷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回到学校,陈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小奥的孝顺,让同学们向他学习。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打动了小奥,他腼腆地笑了。细心的陈老师发现自此以后,每次劳动,小奥总是特别积极,干得起劲,不怕脏,不怕累。陈老师就逮着小奥身上这个优点狠狠的表扬,课后常找他聊天,不时买些零食和本子奖给他。日子就在多次陪伴与鼓励当中过去了,半年以后,小奥不仅变得十分有礼貌,而且成绩突飞猛进,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两年后小奥考上了重点高中,知道喜讯的那一刻,陈老师高兴得像个孩子......

陈老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孩子,学生犯错很正常,我们要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处理。孩子们的缺点像月亮,优点就是太阳,太阳出来,光芒万丈时,月亮自然早就隐去了,所以我们要以真情换真心,只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顽石也能被感化!”

传真知 以才育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育教学中,陈老师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她精心研究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陈老师总是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改革教学的方法及手段,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她深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而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她寓教于乐,大胆创新,采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方法,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课内外通过为文本添枝加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玩中学。陈老师每备一节课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把现实的事例与课堂相应的内容相结合,寄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年来,在学校领导、年级组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她担任的班级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常常名列前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老师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也迎来了累累硕果。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省级和县级“优秀辅导老师”,还有“德育先进工作者”、“常规先进”、“优胜教师”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陈老师就是一个心中有阳光的人。她,仰望星空,追随真理和梦想;脚踏实地,坚守勤勉与担当。教书育人是她人生的选择,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她人生的目标;做一名优秀教师,是她一生的追求。她相信,在筑梦未来的路上,定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也定能换来桃李满园香。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