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湖北通山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


阳春三月,鄂南通山,莺飞草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山上的枝条吐露出了新的嫩芽,这是春天来了!

属于这个春天的,还有县政务便民大厅企业窗口,排队领证人员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

属于这个春天的,还有星火源、南林工业园、通山(武汉)离岸科创中心......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

招商引资实现新进展。新签约产业项目58个,到位资金95.53亿元。高质量建成运营通山(武汉)离岸科创园,招引入园企业11家,推动4家企业在通山建立生产基地。围绕新农机产业集群发展,开展产业链招商,到沿海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现场招商会,与10多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一串串数据,折射出的是湖北通山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描绘出的是全县近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在春天里的蓬勃画卷。

今年来,通山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对企业实行全方位扶持,架起政府与企业、银税与企业之间的“连心桥”,持续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让广大投资者感受到“通山温度”、体验到“通山速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稳”的基础、注入了“进”的动力。

如今,来通山投资的企业家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金字招牌”。

持续优化流程 走心政务服务暖了民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县域的发展之基、活力之源。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也是广大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所想所盼。

申办一张营业执照需要多长时间?通山县的答案是:最多一个小时!

办理营业执照是市场主体入市的“第一件事”。“在帮办代办专员的全程免费服务下,不到半小时营业执照拿到手!”3月6日,在通山县政务服务中心,来自科奥工业园的业务办理人陈女士点赞道,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拿证零成本,这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体现,对新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一事联办”为例,通山县以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打通统一受理平台与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电子证照等系统,实现各系统、各环节、各时段行政许可和服务数据互联互通,为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交换和共享提供有力支撑,变“群众奔波”为信息服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提供一套资料、只跑一个窗口,一次性把所有事全搞定……近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我要开药店”一事联办专窗,工作人员正在认真解答来访者咨询。

“只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并提交给‘我要开药店’一事联办专窗,工作人员就会全盘接手各个环节的审批,不让市场主体多跑一脚路。”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说,一事联办,就是“多让数据在网上跑路,少让办事群众在现实中跑腿”,简化审批环节,方便群众办事。

通山坚持便民利企的宗旨,围绕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进一步扩大“一事联办”清单范围,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深化数据共享、增强部门协作,设置综合窗口等方式为企业群众谋方便,推进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进程,以乡镇便民大厅为载体,将“一事联办”套餐式服务延伸至村级,真正实现办事群众不出门就能办理自己想办的事项,增强办事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久久为功 助力市场主体枝繁叶茂

改革举措不断升级,破解了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企业轻装上阵,市场“活水”源源不断。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蓬勃发展。

近年来,为确保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通山县积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主动作为,助推企业发展。对涉企债务纠纷案件,优先受理、优先保全、优先审理;同时加大审结力度,最大限度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涉及企业犯罪的,在确保程序合法的情况下,灵活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采取强制措施,将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发展难题,并结合实际给与指导及帮助,助力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及时追回的500余万元资金,解决公司周转资金的难题。”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许玉国回忆起通山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公司处理纠纷案件的过程时,深有感触。

“当时,复产后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一帆风顺。货基本没人要,只有支出,没有收入。”许玉国说,当时产品找不到销路,公司几乎没有收入,资金周转出现难题。通山县法院得知情况后,迅速深入企业调研,经了解,发现星光玉龙机械存在几起纠纷案件,若能及时解决,可追回部分资金,缓解难题。通山县法院立即指定民庭资深法官介入,按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要求进行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以最快速度为企业解决纠纷问题。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命之氧、经济发展活力之源。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坚定了发展信心。

“多亏你们的帮助,终于通电了。”近日,通山县南林桥镇工业园区内,湖北正硅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延宝再次见到了前来回访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就在前不久,他还在为企业用电问题而头疼。

在一线督导发现问题,在一线推动解决问题。通山县纪委监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让企业留得下来、安得下心、扎得了根作为监督着力点,以“挂点联系”包片指导和“室组联动”跟进监督相结合,成立12个督查组,通过实地察访、调研督导、电话回访等方式,对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项目开展专项监督,着力破除影响营商环境的“中梗阻”、庸懒散等问题,为优化营商环境“通堵疏脉”,赋能添彩。

同时,为精准发现损害营商环境问题,通山县纪委监委在政务服务大厅、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地制发监督二维码,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对遇到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问题,可以随时扫码进行监督举报,举报信息直达监督平台。

通山县纪委监委专门向群众和企业发放“廉心卡”和《致企业的一封信》。同时,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电话问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在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打通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

优化营商环境“软环境”,用“硬政策”给企业家吃下一心一意搞项目、心无旁骛谋发展的“定心丸”。通山县全力打造最燃投资地、做好最暖店小二、当好最佳合伙人,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要素保障 擦亮惠企服务金字招牌

营商环境既是重要软实力,也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用政策“有形之手”,塑造和保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如今,通山县审批服务已经实现了“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而这背后,是通山县紧紧围绕“通山靠什么吸引人、靠什么留住人”这个课题,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的种种努力。在逐步推进企业项目落地“全程代办、全部代办”基础上,通山县不断延伸项目“服务链”,以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打通统一受理平台与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电子证照等系统,实现各系统、各环节、各时段行政许可和服务数据互联互通,为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交换和共享提供有力支撑,变“群众奔波”为信息服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对涉及各相关问题的所有职能部门均成立专题工作小组,健全企业疑难问题书记县长“代办”机制,向企业选派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了解和沟通,面对面研究解决问题,当好“店小二”服务角色,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全程护航。

通山县推行“一名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调机制、一笔专项经费、一定五年”抓落实的“六个一”机制和项目联审联办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坚持久久为功,实行挂牌督办,全力推进重大产业做大做强、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落实落地。

为了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通山县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通过建立“部门+企业”联企助企制度打造“技改链”,聚集优势要素资源,补齐产业链短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技改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以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撬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努力破解企业用工、用地、融资等难题,优先满足重点技改企业生产要素需求,促成一大批新兴转型企业茁壮成长。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当前,通山县持续加大力度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减乘除”,努力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经济发展“生机盎然”。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发力推进招商引资、聚力提速项目建设,在这播种希望的季节里,一幅中国式现代化通山实践新图景,正在县域提速铺展开来。“抓落实、拼作为、促发展。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工业企业“5011”帮扶机制,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打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通山县委书记陈洪豪说。(唐成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