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畅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唐成)每当盛夏时节,砂梨迎来采摘季。在通山县闯王镇,梨树漫山遍野,果实压弯了枝头,果农和快递小哥们一起忙碌着。从帮忙挑选优质果品,到打包、下单、装车,快递企业的“一条龙”服务,让天南海北的“粉丝”能够更快品尝到鲜爽的砂梨。

快递进村,小哥入户,这是通山县畅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的缩影。近年来,通山县着力织密农村物流网,积极搭建农副产品进城桥梁,实现了乡镇服务站全覆盖、村级网点全覆盖、快递进村全覆盖、进村快递品牌全覆盖、村级网点服务人员培训全覆盖,畅通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鲜果“出村” 肩负民之所盼

今年,通山县水果产业迎来销售旺季,当地引入了顺丰、圆通等快递,为村民提供一条龙快递服务。村民寄买水果,只需要告知地址、联系方式,就有专人提供填单、打包等服务。“有了快递公司的周到服务,今年卖砂梨,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发一百多箱,比以往整整翻了一倍。”郑亚娟开心地说。

“不但要果形好看,味美汁多,还要新鲜……”郑亚娟一边装水果一边查看网络买家的点评。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首先要解决物流问题。现实中,农村物流往往体量大、货物重,但单价低、数量小、频次少、收发点分散。如此一来,导致很多村里的农产品出不来,乡村物流堵在了“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为满足农村产品运输需求,通山县187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网点,其中超市叠加快递业务的159个,村委会兜底的30个,残疾人临时掌柜3个。

包裹“进村” 承载民生所需

“儿呀,你寄来的药我收到了,村快递站人员亲自给我送上门了,再也不用去镇上拿快递了,以后真的方便了!”8月21日,慈口乡大竹村四组阮婆婆收到快递后激动地打电话给在外的儿子。

阮婆婆年近80岁,去年不慎摔跤骨折了,一直在家休养,儿子在外务工。由于康复需要用药,加上平时网上买一些牛奶、衣服等,都是儿子、儿媳快递寄回来,以前由自己的女儿到距离村十来公里的慈口乡、黄沙铺镇上取快递。现在村有快递站了,快递员知道她的情况亲自送上门,老人家开心得合不拢嘴,马上把这个好消息电话告知儿子。

该村里不少外地媳妇,平时由于家庭、工作等原因不能常回娘家,更不能时常吃上一口家乡的特产,快递进村了,徐女士立即打电话请妈妈快递腊肉、凉粉、花椒等特产来给自己吃,也连夜准备了干笋子、苕粉、包砣等咸宁特产准备寄往娘家。

驿站“驻村” 为乡村添活力

“今年以来,收发快递件日均单量500件以上,配送范围包含周边四个村,不仅让村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物流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更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和快递进村进城等问题。”通羊镇郑家坪村村级综合服务网点负责人阮焕说。

在通羊镇郑家坪村村级综合服务网点,货架上的农产品琳琅满目,各色快递分门别类,摆放齐整。始建于2016年的郑家坪村村级站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设置党员服务岗,除承接快递业务外,还可以提供事务代办、费用代缴、代购代销等农村公共服务,实现“多点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当地种植的金银花、土花生,生产的山茶油、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也借助互联网销售步入“快车道”,实现特色农产品“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餐桌上”。站点负责人阮焕说:“今年以来,收发快递件日均单量500件以上,配送范围包含周边四个村,不仅让村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物流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更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和快递进村进城等问题。”

“下一步,通山县将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步伐,着力在提品质、树品牌、强服务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山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葛素文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