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老把式”!通山农机先行“上岗”助春耕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明洁 见习记者 袁诚 徐聂 汪盈盈)农机声声春耕忙,山乡田园正垦荒。眼下正值春耕备耕之际,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土地开始热闹起来。一双双无形的“科技之手”,将农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一幅生机勃勃的“科技”农耕画卷在通山县的山水田园间徐徐展开。

3月25日,咸宁市 2024 年“科技闹春耕”活动启动仪式在通山县举行,现场星光农机的各种先进农机设备纷纷亮相,吸引了各地不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种植大户前来观摩。

田间机器穿梭,田埂人潮熙攘,说话间,南林桥镇石垅村的数亩水田已被翠绿的水稻苗覆盖,庄稼地里新科技展现出来的高效有序“田野闹春图”,引发围观人员一阵惊叹。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大区经理王国良说:星光农机主要是涉及到一个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农器具产品,主要的产品包括插秧机、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还有我们的一个履带式的打捆机、履带式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和牵引式秸秆打捆机,还包括立体的养育保稻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制肥机。

在机具展示区,十余种新式农机一字排开,吸引了不少农户的眼光。工作人员向广大农户们讲解各设备的性能、设计优势以及效率等情况。参观人员兴致勃勃,不时向技术人员提问,对这些既省工省力又能增产增效、节约生产成本的农业“好帮手”充满期待。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大区经理王国良说:农机的最主要的一个优势就是以油待机。大大提高农民的作业效率,减少作业强度。我们的履带式旋耕机平均一亩田的作业时间大概在15分钟。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推广,通山县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0%,机耕、机收已基本普及。通山县已有460余户农机户,12个专业农机合作社。为强化农机公共服务功能,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由“管理员”变“服务员”。

通山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胡健乐说:通山县公益性农机服务中心,主要对前线的农机手一个拖拉机培训、驾照、实地演练和实际操作,现在机型多,不断变换,有些老机手买回来不一定能操作,一个性能问题、一个安全问题,还一个农机安全监理都全部跟踪,如果农机在田间地头坏了,需要提供技术服务,我们是马上到位,农机户有什么困难就找我们农机服务中心,这是我们通山县所有农机服务人员的一个宗旨,随叫随到,现场指导,现场帮忙,都是不收费的。

除了地面上的耕牛变成了“铁牛”,空中的无人机也成为新农人的重要生产工具。在大路乡杨狮坑油菜花海,数台农用植保无人机正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上方“翩翩起舞”。

据悉,一台植保无人机,效率可以达到人工的60倍,而且喷洒效果也十分突出,农药以雾状均匀喷洒,防治效果更好,农药用量也可以大幅减少,从而实现减少农药施用和减轻病虫害的‘两减’目标。杨狮坑村千亩油菜花海,在无人机群的助力下,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施药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一步,通山县将持续推进科技赋能保春耕,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和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打通科技进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

(一审:刘熙  二审:唐成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