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党性,树立正确政绩观 持之以恒,践行正确政绩观

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培养,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影响人生,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命运,更是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从初心使命出发,答好答对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做深做实造福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达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政绩三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这三个问题分别直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工作思维,只有把这三个问题全部想透彻,得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答案,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明确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要始终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服务人民就是壮大自己。在全面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建立自身的理论认知体系,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后,习近平总书记的“政绩三问”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依靠人民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伟业。

 清浚好了思想源头,就要迅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要以“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作为根本点,认清自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的定位,明白小我在大局中可以做出的贡献,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精神,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终身追责,“三拍”干部的出现究其原因也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追求个人“政绩”、计较个人功名;对“三拍”干部终身追责的内在也是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始终铭记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个体组成部分,个人利益要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唯有始终践行人民立场、群众路线,政绩观才能不走偏、不走样。

正确的政绩观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树立的,更不是树立了就一劳永逸了,而是有一个在生命实践和价值追问中不断生成和内化自觉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想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绩观,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到群众中去,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好事实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同时,还要树立长远观念,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需求,扛起责任和担当,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利益,看准了就顶住压力大胆干,用责任和担当不断夯实正确的政绩观。

作者:通山县委组织部 吉宏正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