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蔡奇指出要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党员干部,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显绩”与“潜绩”齐头并进,做到办实事、谋长远、计未来。

一是要厚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为民情怀。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一种干事创业的胸襟,也是谋发展、促发展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则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姿态,体现的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只有坚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因此,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正确处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的关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

二是要坚持“打基础、管长远、见实效”的发展理念。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员干部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做短平快、不可持续的事,既要多办一些近期能见效的大事、好事,又要着眼长远、着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防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思考问题,善于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在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才能做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明确方向、找准路径、抓好重点、精准发力。要以小见大,善于从个性问题中总结发现共性问题,通过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落实,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干事业,确保精心谋事、精致成事。

三是要践行“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使命担当。根深才能叶茂,固本才能培元。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大院,多到车间厂房看、多往项目一线去、多与基层群众聊、多朝田间地头跑,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切实摸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所在,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举措,让老问题不再是问题,让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杜绝“佛系”“躺平”思想,积极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奋力争优、争先、争效,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抓住机遇,统筹推进好、协调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绚丽华章。

作者:通山县委组织部干部  张威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