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把握好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不断涵养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担当作为,厚植公仆情怀,创造出能够经得住历史和人民考验的实绩。
坚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树立好正确的权力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要深知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我们手中的权力来之于民,最终也要还之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年轻干部要“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妥善使用权力来造福于民,以此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如果一些干部将权力当做个人的“私有财产”,将个人对权力的使用凌驾于法律与人民之上,肆意挥霍,其也终将被时代与人民所抛弃。党员干部应当把权力当作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把权力当作服务,权力越大服务面越广;把权力当作能力,权力越大所需能力也就越大。党员干部对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把人民至上的理念一以贯之。“以人为镜,方可明得失”,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验和监督,多下基层找办法,多察民情知疾苦,多解民忧办好事,多暖民心显价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成长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好正确的政绩观。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实干的重要性。提到我们党员干部要注重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始终践行实干主义,作为一名在基层服务的党员干部,只有真正的到田间地头上调研了,到村里脱贫户、检测户、一般农户家走访了,才有真正的发言权,才能够深入准确的了解农户的所需所求,才更能够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树立好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做到“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干”字为先,要一步一个脚印,切勿为了一己之功、一时之名而脱离实际情况,更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求“轰动效应”等等。
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事业观。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提振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精气神。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上树立好个人的事业观,也应当着眼于“微观层面”,为树立宏观层面的“大事业观”打好基础。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扬“工匠精神”,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干事创业,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在微观层面上真正做到了关心群众,打通了群众工作的堵点难点,才能在宏观层面上更好的完成好我们的“大事业观”。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初心,完成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事业。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明确一切努力与奋斗的落脚点始终都是人民群众,要始终发扬“公仆精神”,厚植为民情怀,严守底线,涵养一身正气,不断地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树立好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忘初心使命,矢志砥砺前行。
作者:九宫山镇人民政府干部 程宇航
(编辑:葛素文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