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干部正确政绩观,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所谓政绩就是干部在从政生涯中为官做事所创造出的实实在在、能让人民群众留有口碑的业绩的综合体现。干部的政绩好不好,最终要由老百姓来评价。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有正确的发展观,才能在构建湖北先行区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中,做出通山实践。

树立正确政绩观,需要“内化于心”,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基层干部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功,努力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在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坚持把学习党的政治理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奋力谱写通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树立正确政绩观,需要“外化于形”,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亲民则得民心,疏民则与民离心离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接触最密切,必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强化“做事与人民同心”理念,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在身边”的温暖相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当高人一等的“官老爷”,不摆高高在上的“官架子”,主动走出“小方寸”,带着泥土的质朴步入“大天地”,努力成长为人民群众可依靠的“大树”、能信赖的“主心骨”,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通山人民的“幸福指数”。

树立正确政绩观,需要“兼修其法”,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廉者,政之本也。”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安身立业之本、为政理事之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纪法意识,自觉养成遵守党章、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习惯,始终高悬法律明镜,紧绷纪律之弦,不断筑牢底线思维,做到“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要加强思想改造,牢记当官发财两条道,既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自警自勉,又经常性、深入地对照初心使命、对照身边先进典型扪心自问、自检自省,在多思“贪欲害”、勘破“心中贼”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擦亮自律清廉底色,淬炼廉洁从政的政治品格,始终做一个一心为公、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之人。

作者: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通山县分局   张超翔

(编辑:张媛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