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山县“十大新闻”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我县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这一年我县凸现出很多新突破、新成果、新经验、新风貌,一件件新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个个大事令人瞩目。这一年我县新闻宣传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通过五大平台向全县人民报道我县高质量发展盛况,激励着干部群众热爱通山建设通山的热情与拼博创新精神。拓展外宣渠道,在省市各级媒体及时宣传我县的新变化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通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激励先进,总结好2023年新闻宣传成功经验,特举办2023年度通山《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按时间顺序排列






















1


江源村“板凳龙”舞靓乡村

1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一。在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村民自发舞起240多米长的板凳龙灯。从空中俯瞰宛若一条火龙在地面走村串户,舞动游走,场面年味十足,蔚为壮观。

江源村村支书成纯东告诉记者,总共有122节参与,每节板凳龙是1.96米,每户至少出了一盘龙 ,龙头带龙尾巡航全村。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出台,今年,在外的游子们全都回来与亲人团聚了。队伍中,年轻小伙是“板凳龙舞”的主力军。乡亲们通过舞板龙,用传统民俗的方式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幸福。

江源板凳龙发起人王定钊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条龙把大家的心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江源的乡村振兴、为我们江源的文化自信来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共同缔造上,江源村通过这一条龙把大家的这种团结、和谐的精神营造出来。

江源村板凳龙管理小组组长王能万说,主要意义是给家乡游子搭建一个了解家乡的平台,因为游子长期在外,很少与家人在一起,有了这个平台以后,能够促进大家互相了解。

江源村村民王贤灿说,今天板凳龙路过我们每家每户,我们都热情的放炮迎接,表示来年一种吉祥如意。

江源村乡亲们对古民居保护,传统文化传承非常重视。近年来,该村先后被列入《湖北名村》名录、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特色文化村、湖北省生态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王定钊说,板凳龙起于汉代,可以说是历史非常悠久的,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传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来打造我们江源的特色,通过这条板凳龙来传承我们江源积极向上的精神!


2


通山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动工

2月16日上午,国网新源集团通山抽水蓄能电站在通山县黄沙铺镇开工。这是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和我省首个开工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省内距离负荷中心最近的抽水蓄能电站。

据了解,该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位于大幕山深处黄沙铺镇,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安装4台35万千瓦可逆式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5.6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0.8亿千瓦时。电站枢纽工程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等,额定水头494米,上水库调节库容776.3万立方米,下水库调节库容786.9万立方米,输水系统采用两洞四机布置,地下厂房开挖尺寸为长171.25米,宽26.5米,高62.5米。

该项目2022年12月由省发改委核准,总投资93.52亿元,由国网新源控股、国网湖北电力公司、中广核湖北公司、中建二局、通山城发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筹建期24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76个月,预计2030年3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当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电站建成后,双倍调节能力280万千瓦,可充分发挥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重要作用,有效增强电网顶峰保供能力,保障华中和湖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有效平抑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影响,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5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9.8万吨,助推能源绿色转型。

电站建设可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工装备、水泥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据测算,该项目可拉动GDP增长超过180亿元,建设期平均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0.4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4000个;运行期每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5亿元,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3


通山国家新型能源之都建设突破发展

3月16日,华能通山南林21.6万千瓦光伏复合发电项目现场,一根根水泥柱“头顶”光伏电板有序排列,蔚为壮观。

“上面发电,下面发展农业,可实现双重经济效益。”项目经理许强强介绍,预计5月份并网发电,首年发电量可达 3.4亿度。

同步推进的还有通山晓泉10.5万千瓦和杨芳林1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

光伏发电,通山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先前建成的中广核通山大畈光伏电站(含二期)、104座村级光伏电站等都在正常运行中,去年共发电3亿度。

通山属于典型山区县,发展工业优势不足。近年来,通山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截至去年,通山新能源产业总装机规模达40万千瓦,实现发电4.8亿度。

初春的大幕山,野樱花次第开放,风电轮不停旋转。2019年7月,装机容量为5.8万千瓦的风电站在此并网发电。

“一座风轮转一圈产生2.6度电。”该风电场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发电1.1亿度。

利用风能,通山经验丰富。早在2007年,就建成了内陆地区首座高山风电场——九宫山风电场。

建设国家新型能源之都,通山从未放慢脚步。

通过多年不间断努力,投资近百亿元,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于今年2月16日正式动工。

“正抓紧推进17.8公里专用公路建设。”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水可蓄能,亦可直接发电。通山现有水电站48座,年发电量约8000万度。

近些年,通山坚持做好大畈核电厂址保护、科普宣传等,目前该厂址被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厂址保护目录,只待“内陆核电恢复建设”政策到来。


4


陈洪豪担任《“县”在直播》推介官

5月19日,第13个中国旅游日,县委书记陈洪豪参与湖北日报大型全媒报道《“县”在直播》,担任推介官,带领广大网友畅游通山,并向全国游客发出诚挚邀约。

当天,第五届通山大畈枇杷节在龙隐山景区广场隆重举行。直播中,陈洪豪在枇杷园里向广大网友推介了通山大畈的时鲜枇杷,并向广大网友介绍了通山的特色美食、土特产品、秀美山水和人文景观。

通山地处鄂南赣北幕阜山脉,境内群峰竞秀,植被丰满,物种丰富,景观众多。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九宫山、中国地质公园隐水洞、碧波荡漾的富水湖、秀美壮丽的大幕山、明清传统村落大夫第等一个个自然与人文景观遍布全县山山水水,每年引来数千万游客,成为湖北省旅游大县。

近20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以旅游产业为抓手,将旅游开发当作振兴县域经济的大事,大力开发全域旅游,着力保护人文景观,打造旅游景观,推介富有地方特色的通山旅游产品,使通山旅游景点更多,内容更丰富,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半个小时的直播中,陈洪豪与大家直播互动,带领广大网友游九宫山、探隐水洞、观古民居,通过“必吃、必游、必赏、必住、必购”十字全面解锁通山玩法,向广大网友展现了通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陈洪豪在直播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直播,将通山优质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展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知道通山、走进通山、爱上通山。

同时向全国游客发出诚挚邀约:朋友们,时光太短,想说的话千千万,都不及您来看一眼的心动,背上你的行囊,带上孩子、约上家人朋友,来通山享受一场身心的解压旅行吧!


5


节会为媒  擦亮通山名特优农业品牌

在通山县,农产品产销对接幕阜山、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枇杷旅游节、黄精美食节等时令节会经济方兴未艾,已成为美丽乡村的又一张“新名片”。

金黄枇杷:央视报道“圈粉”不少。通山县种植枇杷已有400余年历史,现有栽培面积3.8万亩,今年枇杷鲜果产量达到2.12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可达2亿元,枇杷产业规模效益位居我国中南五省第一。通过CCTV-13新闻频道聚焦通山枇杷丰收,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通山美景以及丰收的喜悦,“圈粉”不少,通山枇杷知名度大幅提升。

褐色油茶:颗颗飘香富百姓。通山县位于鄂东南幕阜山脉中段北麓,属省幕阜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历来享有“油茶大县”的美誉。近年,该县将油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扶持村组和农户发展油茶,并引进天宇、大山生态农业等产业公司开发油茶林,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26.5万亩,已有千亩油茶示范基地12个,500亩以上油茶基地15个,百亩以上大户油茶造林100多处,遍及全县12个乡镇,惠及农户近万户。

小小黄精:成为村民“致富花”。如何带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通山县创新形式,搭起了节会这一“平台”,根据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特色的农产品节日,为通山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成为通山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多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2.2万余亩。

不久前,2023年湖北农产品产销对接幕阜山(咸宁)片区行活动在通山县盛大启幕,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额达20.9亿元,聚焦打造枇杷、橘橙、茶叶、楠竹、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持续多年以节庆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助推通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6


千人云中宴   引来万人九宫游

7月3日,“千人云中宴 万人九宫游”文旅活动成功举行,万名游客相聚九宫山赏美景、尝美食、品文化盛宴,感受九宫山夏日的清凉和惬意。县委常委、九管会工委书记石聪,九管会领导张燕、张凯参加活动。

当天傍晚时分,海拔1230米的九宫山云中湖凉风习习,气温只有25摄氏度,非常凉爽。云中湖畔,68桌宴席一字排开,参加活动的游客对号入座品尝美食。为了征服游客的味蕾,九宫山上100余家餐饮饭店的业主们进行了精心准备。“红薯粉条炖肉”、“农家大包坨”、“腊肉炒冬笋”……厨师们拿出了看家本领,大家“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活动现场,山歌小调“香茶敬客人”、“把酒扯倒喝”、“十绣荷包”等通山地方传统特色节目轮番上演。游客们边品九宫美食,边赏乡土文艺,尽情享受高山时光的曼妙柔美。夜晚,国家一级演员徐千惠、咸宁市新时代艺术中心的演员们还联袂登台,上演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

此次活动由九宫山云中湖社区、九宫山商会联合举办,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所需费用都是由餐饮饭店众筹,旨在创新宣传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到九宫山旅游度假,加快旅游复苏重振步伐。活动当天,九宫山景区免门票一天。据统计,7月3日当天,九宫山景区接待游客超过了1万人。

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张燕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向广大游客传递清凉世界的温度。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周到细致,感受到我们诚信经营的服务理念,让大家喜欢上我们九宫山。


7


书记、县长为清华学子送录取通知书

8月1日,在慈口乡石印村,已经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徐家庆家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县委书记陈洪豪,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子恒,县领导徐丽华、张晓丹、王知非、王定明等带领县教育局、县一中负责人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徐家庆的家中,向抚育徐家庆成长的亲属表示慰问,感谢他们培养了一位好孩子,同时向徐家庆同学表示祝贺,并送上八万元慰问金以及鲜花,愿他以后的人生像花儿一样盛开!

在徐家庆家中,陈洪豪与徐家庆及其家人亲切交流,谈理想、话成长、展未来,详细询问他的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陈洪豪对徐家庆在今年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祝贺,他说,进入高等学府是学习生涯中的另一个起点,在校期间务必要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怀揣梦想,志存高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发求知,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增长新才干,再接再厉、成长成才、报效祖国、回报家乡。

徐家庆是通山一中近40年来考入清华大学的唯一学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通山县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教学设施与校园建设得到不断改善与提升,美中不足的是高中教学质量提升不快,虽然每年有一只只“金凤凰”飞向大学殿堂,但都是一般普通大学与院校。40多年间,通山县内高中学校没有培养出一名清华、北大学生。对此,以通山一中为主力的高中教育学校,在近年来,不断创新教学教育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创出全新教育新局面。

陈洪豪强调,全县上下要形成尊师重教、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办人民满意教育,输送出更多的优秀生源,为通山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


县政府集中兑现奖励资金千万元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1日,我县召开提振工业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大会,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工业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子恒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2023年1-7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宣读了质量强县建设、科技创新、企业入规、技改奖励企业名单,集中兑现奖励资金1191.34万元。

刘子恒指出,工业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县工业经济遭遇一难多难的发展困境,形势严峻复杂。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攻坚锐气、工作合力,辩证看、加油干,在危中寻机,在困中破局。

刘子恒强调,要提振干事劲头,长短结合精准干。加快工业发展,核心在产业,要在加快产业提质上练内功,力挺龙头企业壮大做强,力促新建项目投产达效。要在工业项目招引上下苦功,树立全员全时理念抓招商,锚定工业招商“321”目标结硬账,围绕重点产业招引育新机。要把短期增效和长期增长结合起来,对症攻难、统筹推进,用真抓实干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刘子恒强调,要提振服务质效,标本兼治务实干。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变“多头跑”为“一窗办”、变“管理者”为“服务员”、变“给我上”为“跟我上”,要深入工业园区、企业一线开展调研,“面对面”了解情况、“一对一”研究对策、“实打实”解决问题,真招实策帮助企业稳产扩能,主动当好有求必应的金牌“店小二”;要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严格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完整告知、一次性办理,坚决杜绝企业办事多头跑、多次跑等问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9


通山获评国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县称号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

今年3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了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全国共有40个县(市、区)上榜,通山县榜上有名,标志着通山县在“拯救老屋行动”方面,已先行一步,并取得成效。

那么,作为湖北“古民居之乡”,通山主要有哪些古民居资源,在保护和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实践呢?

石门村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春光明媚的四月,走进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长夏畈古民居群,该建筑群自东向西,沿中心轴线串联成群,形成纵长形的“街屋”。600多米长的石板街两旁,陈旧的古建筑、矗立的石柜台、溜光的拴马石、古朴的商铺招牌、精美的木对联和檐画,都在无言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青砖黛瓦、飞檐斗拱、凸雕精镂……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仿佛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史书。看着那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暗绿如水草的苔藓里,似乎藏掖着一首首吟咏千年的唐诗宋词。

据通山县住建局局长李钟一介绍,该县现存具有研究、观赏、保护开发价值的明清民居群落达30余处。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保护单位73处。

“这些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都是祖传的宝贝儿。”李钟一说,通山传统村落以明清民居为主体,存量多、品类齐全。这些明清民居建筑风格上融合南北,连贯东西,却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堪称明清民居建筑奇葩。


10


通山高质量推进咸九高速通山段建设

咸九高速咸宁段项目是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的高速公路重点项目,也是我县“十四五”规划的首个百亿项目。

11月27日,记者在咸九高速三标段徐家畈大桥的施工现场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焊接声、切割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不时有大型运输车和装载车来回作业。桥边的互通也在同步进行焊接作业。

中铁十五局咸九三标项目书记刘万国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现在正在施工的是桥面系作业,每天大概有500人左右在进行这个收尾工作。

刘万国告诉记者,咸九高速三标段闯王镇及九宫山风景区的8个村,全长15.913km,主要工程内容包含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其中主线桥8座2.769km。正在施工的徐家畈大桥是在建的第七座大桥,其他桥梁的桥面系作业都在同步进行。

刘万国说,我们三标属于一期工程,目前三标全部土建工程全部完工,路基段路基已经全部移交于二期路面单位,二期单位铺装已经进入现场,预计明年下半年,会达到通车条件。

刘万国说,自8月6日下达开工令,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工作平稳可控,正常有序开展。截止今年10月底,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

闯王镇人大主席周理强说,咸九高速在闯王镇境内经过了五个村,全长11.2公里。红线内需要撤销的坟墓有三千余座,需要拆的房屋有27户。到2023年10月中旬,全部完成了红线征地拆迁工作,为咸九高速在我们境内一期顺利完工提供了坚实保障。工程完工后,从咸宁通山到九江武宁,仅需一小时即可到达。将对沿线经济发展、旅游开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