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刘春芳,咸宁市通山县通羊四小教师。23年来,她无怨无悔的在教育之路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多次荣获通山县“教学常规先进个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咸宁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咸宁市骨干教师”“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咸宁市中小学生阅读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湖北省美术比赛获得银奖,参加国家级作文比赛获三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县语文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主讲的语文,思想品德公开课荣获县一等奖,课题立项获国家级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
刘老师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始终坚守心中方寸地,用心耕耘,用爱浇灌。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0年9月,刘春芳被分配到燕厦乡理畈小学,这是通山县最偏远的乡镇中最贫穷的学校。途经水路,山路,几番周折,到达目的地,当断壁残垣的校舍,风烛残年的老校长,蓬头垢面的孩子出现在眼前时,她的内心深深的震撼了,从此,扎根乡村教育的种子悄然在心中埋下。作为学校唯一的年轻女教师,刘老师的到来无异于给这个破败的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音乐课上,五音不全的她,教给孩子们儿时的歌谣,蹩脚的唱腔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美术课上,三原色搭配的神秘变化,人物构图的三庭五眼,甚至有时的信手涂鸦,都能博得小家伙们的称赞;编排的舞蹈多次在乡六一汇演中赢得好评...刘老师不是专才,更不是全才,只是她知道这群大山的孩子需要什么,每每看到那一双晶莹透彻的,充满无限渴求的眼睛时,有一种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的冲动!她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同年十月,得知乡要选派一名教师参加县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仅一个月教龄的她,既兴奋又忐忑,在校领导的鼓励下,她主动报名,慎重选课,精心设计,绘制教具,怎样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教学过程新颖独特。唯一的教参,被她翻烂了,教案也不知改了多少次,在反复的试讲,点评,再试讲,再推敲中,终于经过层层筛选,过关斩将在校赛,区赛,乡赛中脱颖而出,不负众望,获得了县级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艰苦的环境磨砺了她的意志,成功的喜悦坚定了她的信念。此后的19年中刘老师的足迹几乎走遍了燕厦乡的每一个学校,经常临时接到下村校主讲示范课的教学任务,所到之处,精湛的教学技巧,独特的教学结构,敏锐的教学机智都获得了广大同仁的一致好评,成为了燕厦乡语文教学的典范。从一年级到毕业班,从小学到中学到联校走教,从科任教师到班主任到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任教过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一路走来,她时刻鞭策自己,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始终以仁爱之心关怀每一位学生,以“爱和责任”为使命,用无悔的奉献,勤勉的态度,满腔的热情践行自己的誓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9年秋,刘老师在通山县首次乡村教师进城招聘考试中,就职于通羊四小。通羊四小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巧,以及城里孩子敏捷的思维与出众的才情,让她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深知唯有孜孜以求,躬耕不辍,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于是她如饥似渴地吮吸着这片新天地带来的养料,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虚心向同行请教,观摩各类优质讲座,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经验,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创新,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构建自学,自思,自练,合作交流的最佳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独立自学的一条途径。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形成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边学边思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自我总结规律.在校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大胆犀利的见解,让同事们刮目相看。
2020年秋,因通羊四小教学楼未竣工,毕业班暂搬往县一中校区。小女儿在方向相反的本校就读,为了顾全大局刘老师承担起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不会骑车,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急急忙忙把女儿送去学校,晨光微熹,看到小小的人儿形单影只地在空旷的校园里,她来不及心疼,又转身赶往一中校区,因为她知道还有一大群孩子更需要她。就这样小女儿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她也每天要往返八趟,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班主任之友》《中国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等是床头案前的常客,每当夜深人静,她便沉浸在学习中,因为她明白:躺平,就要淘汰。
一花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19年的乡村教育经历让她深知,大山里的孩子比谁都渴望看到更高远的天空!2021年秋,通羊四小在全校征集下乡援教的志愿者,她毅然决然地向学校递交了援教申请,前往通山县九宫第二小学报到,再次开启了她的乡村教育新征程!
重新回到那个熟悉的阵地,刘老师卯足了劲,发挥所学所长。她任教四(1)班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开学一个月,她便利用放学时间,对每个孩子进行家访,做到一生一档。九宫镇地广人杂,学生住址很分散,以租户居多,常常要在巷道里摸索询问半天,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家里老人明白来意后,拉着她的手感激的话说不完。每每走访完三四家,街上早已华灯升起,虽然疲劳着,但也收获着快乐着。不久,班里五十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她了如指掌,良好的家访工作后续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班级管理中她坚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五十个孩子,五十种分工,有每天负责讲读书故事的叫读书小能手,有负责检查戴口罩,量体温的叫防疫天使,有整理图书的叫图书管理员......班级事务,事无巨细,人人参与,事实负责,形成强大的主人翁意识和浓厚的班集体荣誉感;坚持“民主自主,人人监督”原则,所有班干部的任免全有学生民主投票选出,班干部每个月进行就职讲演,其他同学就该班干部就职期间的表现进行再次投票,打破了“班干部永远是班干部”的禁锢,形成了“以民促官”“严以律己”的局面;坚持“值日班长”管理方法。正式班干部每人培养一名预备班干部,引导管理班级的方法,与同学打交道的技巧,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等,形成积极向上,自信自强,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经过为期一年的引领指导,班风班貌焕然一新,“每周的流动红旗”经常挂在教室一禺。
在班级管理中她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拉进与他们的距离,敏锐的洞察学生的心理,给予温暖的帮助。夏毅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一次重病,感受到了养尊处优的甜头,产生了厌学,逃学的心理。发现了苗头之后,刘老师心平气和的与他沟通,在了解原因之后,先是肯定了他的优点,再回忆生病期间父母照顾他的细节,最后分析了长辈的不易以及自己任性带来的影响,将心比心的交谈之后,夏毅鹏表示愿意改错。随后,刘老师又与家长联系,告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希望家校密切配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夏毅鹏能按时到校,认真学习,但隔三差五又会犯老毛病,“自律,责任”成了刘老师勉励他的常用词,一学期家访五六次,家长和学生被她认真劲儿感动了,此后偶有小病小痛,毅鹏也能坚持到校。“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是她从教以来坚持的宗旨,帮助学困生指定短期学习计划,树立信心,放大优点,因人施教,“以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为目标,鞭策学困生不断超越自我。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让九宫二小的领导和老师们对刘老师啧啧称赞,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家。闲暇之余,她积极向年轻班主任推广班级管理方法,出谋划策化解班级棘手问题,同时踊跃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发挥援教的引领作用:主讲的《麻雀》和《太阳》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采用情景再现法,抠重点字词法,仿写句段法,表格填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质疑,解疑,谈收获,热火朝天,孩子们精彩的表现博得了阵阵掌声。全新的教学模式给九宫二小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评课现场,她不遗余力对授课老师提出中肯的建议,毫不吝惜地与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让年轻老师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援教期间,她任教的四、五年级语文在全镇期末统考中稳居第一,所带的班级多次评为优秀集体。
矢志教育,放飞希望,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刘春芳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作为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最为平凡而又耀眼的一面。她愿,春风化雨育桃李,只为来日吐芬芳!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远在教育的河流上跋涉,耕耘,探索,追求....将自己的教育生涯演绎得更加绚丽多姿!
(编辑:张媛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