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两会即将召开。在过去一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紧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调研启发思考。湖北广电新闻中心推出专栏《代表委员说》,讲述代表委员们的履职故事。本期特约湖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韩从华。
关键词:家门口的“医”靠
讲述人:湖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韩从华
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执行者,更是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我所在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拥有当地唯一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版胸痛中心,挽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但每逢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寒冷季节,医护人员们便会面临救治量和救治难度迅速上升的挑战,急需引进更高质量的医疗人才,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县级龙头医院尚且如此,那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呢?因此,履职一年来,我走访了15家乡镇卫生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医疗技术、设施设备、诊疗环境的短板问题更为突出。老百姓的信任感相对比较差,就医仍偏向于“往上走”
例如,长埫口中心卫生院要负责辖区内近12万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就医需求,但这方面的专科医生、中医医生、康复技师等人员明显不足。尽管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许多医疗资源的下沉,比如专家定期坐诊、查房、授课、会诊,本地医生外出学习交流等,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培养机制要跟上。
今年两会,我将围绕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出建议。特别是围绕群众看病就医需求量大、异地就医较多的疾病,更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去年,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与15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紧密型医共体,采取“一科包一院”的方式,手把手帮扶,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不过,想要将医共体“底座”建设至老百姓家门口,政府还要从政策方面发力,形成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长效机制,让省市县镇级医院资源整合共享,为基层医疗“强筋壮骨”。这样才能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大病不出县”的合理就医格局,为县域百姓提高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不仅方便看上病,也方便看好病。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