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他将大爱洒向库区孩子 ——记通山县燕厦乡中学教师董业大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徐大发)去年10月8日,咸宁市教育局局长梁薇到通山县最边远的库区乡镇学校燕厦乡初级中学调研,对该校青年教师董业大大加赞赏,认为这位教师是好榜样。学生华铮的家长(母亲)说不能把董老师这样的好教师调走了。家长舒城矩还特意制作一块牌匾赠送给董业大老师……董老师身上有着怎样的魔力?他是一个怎样的教师?他有着怎样的特质?1月19日,记者专程奔赴燕厦中学采访了董业大老师。

苦难成长闪烁“生命之光”

初见董老师,但见他个子矮小,黑黑瘦瘦,说话细声细气,温和亲切。一副娃娃脸,远远的乍一看去还以为是一个学生。

“我是肢体残疾人。”董老师见我一脸疑惑,用平静的语调解释。还掏出一本2012年发放的盖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红印的残疾人证件给我看,有效期十年。他这个样子全是被病魔折腾成的,在他长身体的青少年黄金时期,被一种叫皮肌炎的病深深的围困着。

董老师现年35岁,是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人,2012年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读经济与管理专业。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是教私塾的,爸爸也是教师,已退休。可以说,董业大老师一家是教育世家。

在董老师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突然患了一种肌无力的怪病,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进行。父亲带着他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医院看病,都是没有一点儿好的迹象。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宣告他不治,这种疑难杂症治愈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董老师一家人没有放弃他,想尽办法为他治疗。他父亲的同学、同事、领导、亲友和红十字会组织都先后发动了拯救儿子的募捐活动,最后寻觅到河北石家庄市平安医院治好了董老师的病。

这病能治好就是一个奇迹!为治这病,他中药吃了5年,西药吃了8年,从1997年开始患病,一直到2005才初步治好,共花费医药费40多万元。

2008年,董老师考到咸宁学院(2011年改为湖北科技学院)读书,2012年毕业后在黄石市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后又在一所中学代课2年。父亲鼓励他考教师,2019年通过省招考他分配到通山县燕厦乡中学任教。

董老师表示要倍加珍惜教师这一职业,也是传承接力父亲祖父曾祖父的衣钵,他要将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好。

由于经历了一种苦难的青春,创造了生命奇迹,他要深深地热爱每一天,把人生的价值无限的放大。聊天中,感觉董业大老师身上潜在着一种生命教育的无形力量,他整个人都自带光芒,闪耀着一种“生命之光”。

温情家访连接“信任之桥”

燕厦乡,咸宁最东端、最边远的乡镇。地处鄂赣两省三县(阳新、武宁、通山)交界地,全乡国土面积186.88平方公里。燕厦中学紧邻富水湖畔,学生来自全乡18个村和1个社区。燕厦乡是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过去曾是老区、苏区、库区和贫困地区。

董业大老师从教4年来,先后带过七、八、九年级,主要带语文课和历史课,班主任一职一直没断过。还先后兼任过学校教导员、团委书记和教导主任一职。

2020年,董业大老师就获得了通山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模范班主任”证书表彰。

作为班主任,董老师很重视家访工作。现在手机电话、微信、QQ都很方便为何还要辛苦家访?董老师认为家访能够到第一现场亲身感受到每个家庭的实情,能面对面与家长交流,特别是能摸到那些单亲或孤儿特别困难的家庭的真实情况,是用手机通讯交流无法替代的。

每次家访,他都要带一份礼品上门:有时是一件牛奶,有时是一提八宝粥或健力宝。每次下乡,他的小车后备箱都塞满了这些礼品。他所带的2023届毕业班,全班48个学生,他坚持走访完了46个学生家庭,只有较远的新庄村和理畈村未能去。有的险峻山路,他刚驾考拿证不敢开车去,就步行赶去家访。

学生邓寄望,父母都是智障人士,由爷爷奶奶带大。董老师去他家家访时,他奶奶感动得直摸眼泪,说董老师是第一个来家里访问的老师,而且还带着礼品来。她激动地拉着董老师留下来吃饭再走,他拒绝了。

家访时有时遇到家长坚决要强留董老师吃饭,他为了不拂家长的好意就留了下来。这时,董老师就会把同村同班的几个学生都招来一起帮家长做饭,同这位家长的孩子一起帮助剥笋、摘菜、洗碗什么的,参与到各种家务劳动中,一起分享“劳动果实”,同老师一起享受着家访成果,让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是过了个特别有意义的一天。

董老师家访,最远的到了南洞村,较边远的到了阳新县龙港镇黄桥村和高黄村,全乡的每个村他都走到了。四年来,董老师不管带哪个班的班主任,他都坚持深入各村家访,脚印农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家访,尽量做到走完全班学生每一个家庭,他同家长交朋友,以心换心,获得了各位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大爱经营铸造“班级之魂”

走进董老师所带的九(4)班,感觉很特别。讲台黑板顶上是“诚实刻苦、友爱进取”八个大字,大字处挂满了班上学生参加运动会获得的各种奖章(金、银、铜牌),前右侧是饮水机和空调机,贴上了学生自作的装饰图案。右上方是上届毕业生赠送的“厚德育人、桃李天下”牌匾。教室后方是黑板报、奖状、奖杯、班级各类活动相册、学生手工制作的献给老师的作品等。班级的布置整体上感到积极活泼温馨可爱励志。面对我这个客人,鼓掌、微笑、礼貌、友善、聆听、清纯、亲切……能感受到这个班级平时的训练有素,班风优良。

上一届毕业班的各类奖杯相册摆放在班里,就是一种“传家宝”,无声地潜移默化着下一届的学生,让董老师的“班级之魂”有了传承和彰显。

董老师是怎样铸造“班级之魂”的?

每天早上5:20,董老师会带领全班同学跑操,接着是带着学生激情早读。董老师的这种模式被推荐到了全校各班。

全年会召开两次家长会,所有学生会上台发言,孩子家长老师互动交流沟通。班级和学生每有进步,就自费奖给学生本子、笔、文具等,犯错就罚抄《中学生守则》。每次董老师回阳新家乡,回校就给全班带来礼物:笔记本和文具,薯片、鸡腿、辣条或家乡美食。

董老师自己花500多元买来食材,组织全班学生包饺子活动,已先后举办过2次。每个月,都让同一个月出生的学生过集体生日,董老师自己买来蛋糕,分享到全班学生。

孤儿陈雨星,董老师在改她作文时了解到她想买一条围巾送给奶奶。他就自己花钱买来一条围巾帮她实现了心愿。

学生邓琼琳,家庭很困难。初一、初二在富有中学读书,初三转到董老师的班里来,中心学校帮了500元。董老师查寝时发现,该学生被子很单薄。他就把自家的两张棉絮拿来给她,并买来一双新的运动鞋给她。还把侄女外甥女的半旧衣服送了5袋给她。

邓琼琳的父亲60多岁还在外务工,母亲智障,姐姐已嫁,一弟读初二,一弟读小学一年级。董老师帮她向学校申请免除了她的伙食费。邓琼琳进班时各科总分只120分,中考360分读了中职。

随机采访了三位同学——

柯晓钰:董老师上课有趣,最负责任。上课前常问我们吃饱没有,还常分水果给我们吃。一次学校的热水器突然坏了,董老师就叫我们去他家里打热水。

成后康:我在家里就是自己一个人管自己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有时感到很孤独。又一次放假了,董老师就带我去爬山游玩,让我开心起来。

陈萌:董老师对我们很好,经常分给我好吃的,我吃到过他的辣条鸡腿。月考会帮我分析,让我进步很大,如:上次月考成绩我由进班时369分变为401.5分,董老师表扬了我。

董老师所带的课,成绩总是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他所在的班级,考试成绩也很好。家长都以进他的班级为荣。去年他所带的毕业班,超额完成了学校所定的中考目标。

学生舒杰、舒锦男的家长,因儿女如愿考进了县一中,为表心意特地为董老师赠送一块“真情系学子,师者父母心”的牌匾,并个人为董老师的班级捐赠发放教师“绩效奖”一万元。

上一届毕业生,董业大老师还私人出钱请全班学生上酒店吃了一顿毕业大餐。

了解到,董业大老师的每月工资4900多元。董老师生有一子一女,他爱人没有工作,长年住在学校里带侄子侄女外甥女和自己女儿伴着董老师陪读。妻子跟董老师是同学,受他影响,目前也在积极备考教师之中。她最大的愿望是与董老师成为志同道合的夫妻教师。

董老师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得住这份职业,一切为了孩子,好好干。

燕厦中学校长夏国华告诉记者,董老师对学生严中有爱,让家长放心。以校为家,工作认真踏实,他是一个有教育情怀和大爱的人。

四年来,董老师先后被评为县级教学常规先进个人、县级模范班主任和县级师德标兵等荣誉。

(编辑:张媛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