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公安2023年“重大案事件防范”示范项目成果展

云上通山报道:2023年,在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咸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公安部、省委、省公安厅党委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锚定“争三进一”目标,打造“十个示范”项目,主动服务咸宁发展大局,聚力主职主业,履职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控风险、保稳定、守平安、护发展,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各项工作和队伍建设呈良好发展态势。

其中,通山公安“重大案事件防范”示范项目是全市“十个示范”项目之一。

通山公安“重大案事件防范”示范项目

2023年度,通山公安抓实抓紧省厅确定的县级“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改革试点单位、市局确定的“重大案事件防范”示范项目工作,落实好县委平安办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命案防范工作机制》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助力全县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推进全县公安工作现代化。今年9月,成功侦破了22年前发生的一起命案积案,实现全县命案全破,是全省唯一连续58个月现行命案“零发案”县(市区),通山公安连续4年获得全市公安机关目标管理优秀单位,2022年“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测评通山县综合排名全市第一,荣获2021-2022年度“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12月6日,通山公安在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深化公安改革推进会上作书面经验交流。

“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持续优化

通山公安整合网安、情报、视频等多种技术手段,建成“情指行”一体化作战中心,与网安大队合署办公,并将110接警台合并到中心,按照县委陈洪豪书记提出“把警情当案情”的要求,确保每起警情第一时间开展研判、妥善处置、形成战果。严格落实省委“8号文”精神,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牵引,围绕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建立完善以做专警种为关键、以运行机制为牵引、以大数据赋能为支撑的“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各类协调联动机制,落实110与12345非警务警情对接分流机制,形成“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推动形成维护安全稳定最大合力,不断提高警务运行整体效能。今年以来,“情指行”一体化作战中心共向县信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金融办等部门推送情报线索850余条,向各业务警种、各派出所推送情报线索1600余条,预警指令960余条,化解各类风险矛盾800余起,形成《四级联排》《公安日报》《公安月报》等情报产品90余期。

“两队一室”改革持续释放活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深化“两队一室”改革工作要求,通山公安按照“做精机关、做专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工作思路,主动将社区警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做实做强社区警务团队,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民警明责担责问责保障体系,细化明确社区民警责任清单和考核办法,倒逼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在东城、西城2个城区派出所和大路1个城乡结合部派出所试点推进“两队一室”改革,配备15名以上民警,落实了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警力配置“两个40%以上”要求,切实提升派出所守护平安、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今年以来,东城、西城、大路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分别达100%、99.6%、100%,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5%、53%、47.5%,刑事盗窃类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36.1%、47%、70.9%,“派出所主防”成效明显。

“一村一辅”警务机制不断深化

近年来,通山公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示精神,找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切入口和着力点,改革探索“一村一辅”治理模式,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中梗阻”,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在县委平安办的牵头引领下,在“一村(格)一警”全覆盖基础上,整合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和治调主任、村格辅等力量,开展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推动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落实,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把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深入村组院户走访群众10万余户,救助群众2400余人,开展平安宣传8700余次,消除治安隐患500余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9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9.36%。

来源:通山公安

(实习编辑:张媛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