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所以周知,冬季环境温度较人体明显偏低,保暖实际上是应让人体温度尽量减少散失。这就首先要弄清人体是怎样散热的?
人体的散热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辐射散热。人们应该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物体的热量是可以相互辐射的。在夏季,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人体温度时,人体辐射散热就失效,反而体温升高,中暑就是很好一例。到了冬季,人体温度明显高于外界,就会以热射线的形式,将机体的热量散发给周围温度较低的物体,即散发于低温空气中。 二是传导散热。冬季,机体内部深层的热量,可以传导的方式传到人体表面的皮肤,再由皮肤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衣服等物。由于衣服等物品是热量的不良导体,传热很慢,加之皮下脂肪的热导率低,这样传导散发的热量是很小的。 三是对流散热。是借助于空气不断的流动而将体热散发到空气中。四是蒸发散热。通常人体内每1克水蒸发成水蒸气时要吸收约2.5千焦热量,夏季人们可借助于出汗,让汗液蒸发而带走大量的体热,使人体变得相对凉爽。冬季当然也会有这种现象,在风力较大时,人体的蒸发散热就明显了。
鉴于上述,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中医的观点,人体的头、胸、脚三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若不经心防寒,咳嗽、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就易发生。因此冬季有三点式的保暖法。
按照中医的理念,头称之为“诸阳之会”。据称,从头部直接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比例,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提高,温度为4℃时,可高达60%。此外,天气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使人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这样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胸,准确说应是胸腹部。冬天凡风寒侵入人体,首当其冲的往往是胸腹,故而,冬天里带个围巾,好比多穿件衣服。若胸腹部受寒,易损伤体内阳气,引发心脏病的发作。也易诱发胃肠病。
脚,由于它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有限,且皮下脂肪层菲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力,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在寒气逼人的冬天,除了适时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物,注意疾病预防外,戴顶帽子,围条围巾,穿双保暖鞋,不失为防寒保暖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冬季老年人的保暖”应高度关注,不可轻易忽视。
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