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金明
仲冬之际,漫步在通山县的富水湖畔,水面上一艘艘护渔执法船来回巡逻执法、岸边一个个高清摄像头自动对焦拍摄、湖里一条条鳜鱼翘嘴不断翻滚嬉戏……值得一提的是,昔日湖面漂浮的地笼渔网、“三无”船舶等早已不见踪影,处处呈现出水美鱼欢人和的自然景象。
华丽“变身”的背后,既有群众爱渔护渔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得益于通山县“铁脚板”“大数据”“硬手腕”一体推进的有力探索。
党建引领,“铁脚板”护湖
该县始终把党建引领、源头治理作为禁捕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县乡村三级禁捕水域分级包保和重点人员“十户一联”管理机制,将富水湖流域划为7个大网格40个小网格,摸排涉渔人员557名,动员镇村两级243名党员干部包保,“一对一”“点对点”宣讲禁捕政策,切实增强群众禁捕意识。
同时,实行“宣打”结合,以4个乡镇渔政执法中队为中心,在富水湖重点水域设置护渔监测点8个,选聘40个村级巡护员,构建“4+8+40”渔政执法联防联控模式,完善纵向贯通县乡村、横向联动行业部门的禁捕水域渔政执法体系。现如今,一抹抹“党员红”“志愿蓝”每日活跃在富水湖畔,成为十年禁渔的坚定捍卫者、水生生物的保护神。
科技赋能,“大数据”管湖
该县始终把科技赋能、高效监管作为禁捕工作的有力之举。
2021年,县委、县政府安排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在富水湖流域重点区域安装了19部高清摄像头,建立智慧渔政执法监控平台,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打击违法捕捞等犯罪活动,填补了水域面积广、执法人员不能立即到达现场等实际困难,切实有效提升渔政执法工作效率。
随着禁捕工作的不断深入,为提升长江“十年禁渔”现代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再次投入500多万元在重点水域追加安装27个高清摄像头(5个3公里双光谱云台、22个激光球机),同时纳管一期19个点位,总计达46个点位,并对渔政执法监控平台“更新换代”,新增AI智能识别、自动报警抓拍、夜间激光补光、热成像追踪、高宽带网络传输等技术,实现多维度风险预警,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立体控防体系,使禁渔护渔工作更高效。
惩防并举,“硬手腕”治湖
该县始终把惩防并举、宣打结合作为禁捕工作的关键一环。着力提高以案示教的效果,将庭审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在大畈、九宫山等乡镇公开审理郭某钦、陈某凡等4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集中销毁违规渔具600余件,让库区群众“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形成浓厚的禁捕氛围和强有力震慑,切实提升群众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的意识。
此外,该县深入开展富水湖流域禁捕政策进机关、进社区、进市场、进学校、进车站码头、进乡村“六进”活动,采取一封信、屋场连心会、村村响等方式开展宣传,切实提高宣传实效。今年来,累计发放张贴《致库区广大父老乡亲的一封信》《禁捕有奖举报通告》等宣传资料2.8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000多条,设立禁捕禁钓宣传牌67个、固定墙体喷绘广告26个、大型宣传广告牌19个,发放禁渔餐牌480个,进村入户召开禁捕屋场会46场次,营造了人人护渔、年年有鱼的氛围。
“富水湖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富水湖水生生物、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是每个通山儿女的共同责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东表示,下一步,该县将多措并举、立体发力,把长江“十年禁渔”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紧扣舆论宣传、船舶管理、市场巡查、联合执法等重点环节,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动,高质量书写长江大保护的通山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