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通山县迎宾路小学华颖:爱心育人 一路繁花

云上通山报道:把平凡的工作当成伟大的事业去对待,在每一个细微处认真努力,虽然平凡却不平庸;虽然细小但意义非凡。回首华颖老师的13年从教生涯,是在基层深耕、辛勤付出的13年,也是硕果累累的13年。从当初坚定不移地选择去乡村资教,到现在成长为市级教学骨干,她始终坚定信念、勤于钻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把所有的青春和热情都投入到她钟爱的教育事业中。一路走来,她分别荣获通山县“十佳女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咸宁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被选举为咸宁市党代表。13年来,她虽然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壮举,也没有什么一鸣惊人的大作为,但是教学生涯的点点滴滴,也组成了一幅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路繁花相送”诗篇般的图景。

爱生如子,时挂心头

2010年,华颖老师走出校园即响应国家号召,踏上了光荣的资教道路,来到了远在通山边陲,发展相对落后的燕厦乡。在这里,她主动照顾留守学生的生活起居,对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她也总是竭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纯真、充满希望的眼睛,给予了她源源不断的动力。

留守学生小波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某晚,小波一直捂着肚子,表情痛苦,她二话不说迅速背着孩子去乡卫生院接受治疗,并一直守候在身边,等小波外婆赶到时天已大亮,她一把冷水洗脸,回校继续上课。小波父母离异,自小就跟着外婆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且异常自卑,有时候故意调皮一下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华颖老师发现这一情况,经常找小波谈心,并积极发掘和表扬他的优点。小波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华颖老师就任命他为卫生委员和副班长,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渐渐的小波不再是班上的“调皮大王”,而是变成了受人欢迎的“人气王”。华老师的细心关爱犹如涓涓细流,冲刷着班内的小“鹅卵石”,让他们日臻完美。

2013年,华颖老师发现曾经走教的北冲小学依然有很多学生上不起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四处奔走,积极联系武汉E骏团公益小组,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每年的元旦或儿童节,北冲小学、新铺小学和柯家小学的35名贫困生都能获得一份特殊的礼物——500元爱心款。公益小组还为学校陆续送来了许多爱心衣物、书籍及教具,直至今日,这份爱心始终如初,从未间断。

2022年,班上的学生小妍有几次没来上课,华颖老师很是着急,多次打听后才得知,孩子的父母正闹离婚,而且都在外地,家中年幼无助的三姐妹无人照顾。华老师不放心,放学后赶紧跑到孩子家,看着小妍可怜兮兮的独自带着两个妹妹在家,天天只能吃父母临走前留下来的泡面,她抱着姐妹几个,哽咽着说:“来,老师给你们做点吃的”,三下五除二煮了一大锅鸡蛋面,三姐妹每人一碗全都吃得精光,不住地说和妈妈做得一样好吃。看着三姐妹,华老师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心情五味杂陈,她搂着三姐妹关切的说:“以后我也是你们的妈妈,有什么事你们就跟老师说”。她一边和当地妇联及村支书沟通协商,请附近的爱心妈妈们暂时轮流来帮忙照顾孩子,一边鼓励小妍要自立自强,照顾好妹妹,又多次上门劝说爷爷来照顾孩子们,并给她们送去衣服、食物和一些学习用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三姐妹在学校的庇护下获得了特殊照顾,小妍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例子在华颖老师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华颖老师的孩子,教育工作让她深深懂得,只有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位学生,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她从德育出发,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时时刻刻将孩子们挂在心头,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努力地投入学习,自信地面对生活。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自从教以来,华颖老师一直坚持“榜样能改变人”的教育理念。她认为教师不仅是传道授课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心中的标杆。在常规教学之余,她积极履行师德规范,以良好的行为作风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品德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与信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多年来,她从不迟到早退,没有因为私事请过一天假,每天总是提早到校,等孩子们都安全回家了才离开校园。

不仅如此,她还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融入到课堂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在小学这个筑牢基础的关键阶段,她并不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将德育渗透到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家访、每一次谈心中,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那一份份在教师节出现在她办公桌上的小纸条、小鲜花、小糖果,正是对她怀瑾握瑜、兢兢业业的肯定与赞美。

小子珍和爸爸从小患有“脆骨症”,因治病家中已负债累累,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辛,当子珍再次摔伤之后,家中再无力负担。为不耽误孩子治疗,华颖老师和配班老师在当时只有几百元的微薄工资中拿出200元给小子珍治病,班上的学生听闻这个情况,也纷纷慷慨解囊,你捐5块,我捐10块,给小子珍送去一些温暖。她又通过组织学校捐款,发动亲朋好友和报社宣传等方式,经过多方努力获得了3万余元的善款,帮孩子暂时度过了难关。

2011年,甘港教学点和北冲小学缺英语老师,学校安排华颖老师每周三去联校走教,负责三四五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她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除了语数外,孩子们也渴望着美术课和音乐课,于是,她又成为了临时的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带着孩子们画画唱歌,载歌载舞。看着孩子们纯真又满足的笑脸,她的内心充盈着愉悦和幸福。一棵萝卜、一棵白菜,或许并不值什么钱,但孩子们不畏寒风从家中抱来,一双双小手冻得通红,还依然开心地把它们交到华老师手中的时,华颖老师也开心的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它承载着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与喜爱。这些萝卜和白菜,每一口都饱含浓浓的爱意。

辛勤耕耘,砥砺奋斗

华颖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也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学习专业户”。工作13年来,她参加省级暑期农村素质教育教师培训六次,教育部“国培计划”七次,曾多次获得优秀学员殊荣。2011年,在全县教职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2022年,参加省级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并被聘入通山县心理健康专家库。在课余时间,她还积极学习新闻通讯写作,并多次获得县级“优秀通讯员”称号。

在教研方面,华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自费订阅《英语周刊》、《教学设计》、《21世纪英文报》等杂志报刊,还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如《爱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教学勇气》、《学习共同体》、《英语可以这样教》和自然拼读、绘本教学等,在阅读过程中,坚持做好读书笔记,撰写教育随笔,并通过不断学习进步,在教研室组织的论文征集中,多次获奖。论文《独思之深》在《新课程》杂志征文中荣获一等奖,多次被评为“教学常规先进个人”。

在课堂教学方面,华颖老师教学方法新颖得当,在教学设计中,听、说、读、写、演、唱,形式活泼多样,寓教于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及时予以肯定,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环节设计上,她自己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校推行双师课教学和绘本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后,积极主动的创作英语朗读小视频,制作各种主题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学生和家长,并通过给学生录制英语小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017年,她参加的湖北省首届“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2019年,她参加的通山县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2020年,她参加的“国培计划英语核心素养展示课”荣获一等奖;2022年,她参加的国培计划小学英语送教下乡活动荣获一等奖;2023年,她参加的通山县十大教学标兵现场比赛荣获英语组第一名。

华颖老师治学严谨,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深刻,掌握扎实,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高学生成绩。她作为学校骨干教师,积极推动学校英语新课程改革进程。她一方面坚持自我提升、积极探索,另一方面主动和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新课改蓬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8年通羊镇对外开放课活动中,她指导的通羊二小刘老师的英语课《Loot at me》广受好评,又于2022年11月指导学校青年教师参加通山县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说课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华颖老师知道教育工作不求回报,教师任重而道远,她一路走来,认真教学,积极钻研,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努力奋斗,优秀的成绩回报辛勤的工作。从初登讲台时的青涩懵懂,到今天的成熟可靠,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华老师用真情和汗水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在教书育人中传递着快乐,在无私奉献中收获着幸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将继续用执着与热爱谱写人生追求,用拼搏和实干让事业更上一层楼!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