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蓄不住水的蓄水池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徐钦铭 雷素慧)“有了新水池,这么久以来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你们帮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啊!”近日,通山县委第三巡察组再次来到洪港镇三源村十一组,十一组组长叶祖祥看着水龙头里哗啦啦流出的自来水,拉着巡察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道。

此前,该县第三巡察组对洪港镇开展村(社区)巡察全覆盖。通过下沉农户、田间地头与农民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第三巡察组来到洪港镇三源村,现场召开了党员群众代表会,收集了解当地群众的困难。“我们组吃水有点困难,不知道你们管不管?”十一组组长叶祖祥率先对巡察组说道。

“是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以前虽然水时有时无,但还是有的,修了蓄水池后反而没水了。”

“我们组也是一样的。”

“我们向村里反映了,也没有解决。”

“是呀,也不知道这是蓄水池还是漏水池。”

……

三源村的党员群众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巡察组的同志抱怨起来。

听到群众的反映,巡察组工作人员也很纳闷,“没修蓄水池前有水,修建蓄水池、重新铺设水管后,反而放不出水?”

巡察组工作人员跟着到十一组组长家查看情况,拧开自来水龙头,果然没有水。紧接着到其他村民家看了也是这种情况。

第二天,巡察组组长朱四龙带着镇驻村干部,水利站站长现场查看,原来十一组、十二组饮水源头是一个天然饮水坑,出水管口连接在水坑底部,除了季节性缺水外,其他时段供水还是正常的。为了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保证村民一年四季用水无忧,今年修建了一个新的蓄水池,没想到施工方不熟悉地形地貌,新修建的蓄水池旁边有一处天然地漏,加之出水管口设置过高,导致水位很难到达出水管口,造成了无水可用局面。

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后,巡察组立即向洪港镇包村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反馈,加强协调沟通,共同研究处置方案。随后的一个月内,巡察组多次与洪港镇党委、三源村村委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沟通,并对该问题整改全过程监督、动态跟进。

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原蓄水池旁边修建一个小水池,收集下漏泉水,将下漏泉水接入出水管,同时将出水管口下移。在巡察组的跟进和监督下,仅三个星期新的水池的建好了,彻底解决了三源村十一组、十二组101户300余名群众的饮水困难。

“群众有所呼,巡察有所应。水池修好了,饮水问题解决了,群众满意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通山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巡察工作,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