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在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广袤森林中,一片红椿种质资源研发与示范区,正在焕发着生机与活力。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挺拔的红椿之上,石龙沟管理站的技术人员,漫步林中,全神贯注,记录数据、观测今年红椿花芽萌发情况,呈现出一幅科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这片占地57.4亩的红椿研发示范区位于闯王镇界牌村,其中划分了多个功能区,包括17.3亩生态保育区、8.2亩道路与灌溉区以及2.2亩的示范苗圃等。这里汇聚了来自九宫山、井冈山、吉安等地的红椿优质种质资源。通过精心规划和科学布局,已经成为华中地区稀有的红椿资源保存和研发重地。
据了解,位于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石龙沟中段的红椿林,最大胸径达66.9厘米,平均高度15.5米,生长状况之优越令人惊叹。在科研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这些珍稀植物不仅得以保存,而且通过科学实验验证了其种质具有发芽率高、适用性强以及稳定的遗传特征。
红椿,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自古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古时人们把红椿木放在家中可以汇聚财气,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数量极少,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在资源调查过程中,科研人员对红椿原生群落进行了详细摸底,包括分布面积、保存数量及生长状况等。他们选择2公顷红春林作为永久性种质资源保存区。并对每一棵红椿树进行挂牌、测量和数据库建立,确保每一株植物的生长情况都能得到精准监测和科学记录。该项目自2022年6月启动以来,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红椿是九宫山的瑰宝,守护它们就如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原石龙沟站站长汪庆兴深情地说。他一直在保护区工作,对这片土地和这些珍稀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眼中,每一株红椿都如同他的孩子一般,需要细心照料和耐心培养。
九宫山资源保护科科长王建则更关注于项目长远规划,“现在我们把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重心逐渐从单纯的生态保护拓展到深入的科学研究,旨在更全面保护生态系统并实现可持续利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作为资源保护科的负责人,他深知这个项目对于九宫山红椿资源的保护乃至促进华中地区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除了专家的指导外,项目团队还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包括井冈山钟萼木、宜昌红花玉兰等树种,丰富了红椿景观林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树种的引进不仅提升了生态价值,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经过一年的努力,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红椿种质资源库科研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不仅体现在资源的有效保存和扩繁上,更在于科研团队对红椿生长规律、遗传特性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这些成果的取得,将为未来红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张凯)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