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用热爱浇灌花朵 用赤忱书写初心——记迎宾路小学老师陈玲子

云上通山报道:陈玲子,中小学高级教师,通山县模范班主任,通山县优秀教师,通山县学科带头人,咸宁市骨干教师,国家优秀指导管理教师,2019年录入湖北省人才库。执教33年以来,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她用自己的爱感动着每一位学生,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33年如一日,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

1990年,18岁的陈玲子从咸宁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万家乡中心小学任教。到达的第一天晚上,她听着窗外肆虐咆哮的北风,睁着眼望着窗外直到天明,心中充满忧愁。可是,当她走进教室,见到纯朴的一年级山里娃时,心头的乌云顿时消失不见了。孩子们认真学习知识、练习普通话的样子深深打动了她,下课后,孩子们纷纷围绕在陈玲子身边,与她互动,甚至还有个孩子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漂亮的小石子踮起脚塞进她的手里,从那一刻起,她喜欢上了这群孩子,也坚定了自己在教育事业上一直走下去的决心。当时条件很艰苦,每天只有一趟班车来往县城,学校每周也只放一天半的假,没有特殊情况她是不回县城的。她总是利用假期去家访,要么替学生补课,要么跟学生共读一本书,要么与学生一起爬山探洞。记得有一次,她回家办完事返校时正好碰上大雪封山无法通车,为了不耽误上课,她硬是走了30多公里,赶上第一节课。

就这样,她在山区,一待就是4年。1994年,因家庭原因,陈玲子申请调入通山县大路乡,分别在东坑小学余长畈小学、大路中学、塘下小学任教,2007年调入通羊二小,带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工作。班上有一名叫琛的孩子,父母离婚。爸爸外出打工,妈妈改嫁,他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开学不久的一个星期六早上,她接到琛爷爷的电话,说琛找不到了,拜托老师帮忙寻找。她听到后着急不已,放下电话后,丢下家里的娃,立刻出门寻找,从新城找到老城,直到晚上12点才在老城区一个小胡同的小网吧里找到琛。看着蓬头垢面、双眼深陷的学生,她忍不住大声斥责网吧老板,为了赚钱连小孩也不放过。然后,她带着琛回自己的家洗澡、吃饭。经过与琛耐心地沟通,琛终于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她又带着琛和自己儿子一起去爬山,并在下山后赠与琛一套新衣服作为礼物,自那以后,她经常假期把琛接到自己家,与他沟通,让琛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终于帮琛戒掉了网瘾。

2010年,她带的新班级里有一位叫君的小男孩,妈妈未婚先孕,生下他后出去打工了,把他丢给了外公、外婆。外婆有糖尿病并发症,没有任何劳动能力,全靠外公在搬运公司卸货挣钱养家。更加不幸的是,外公在一次卸货时被货物砸伤了腿,这使得年幼的君放学后无人接送。身为班主任的陈玲子,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接过这个“接送”的任务,每天放学后都会领着君回到自己的家,先做饭,再辅导君的作业,然后骑上自行车送君回家,早上再拜托他家的邻居将君送到学校来,这一接送便是三个月,君也由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自信开朗了起来。陈玲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呵护着祖国的花朵,日复一日地用爱去浇灌,她说:“教育是她的使命,喜欢孩子、热爱教育则是她践行这份使命的动力,而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和灿烂的笑容就是她人生最大的价值!”

33年孜孜不倦,收获斐然成绩和掌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执教33年来,她一直铭记师范毕业时的誓言。在从教的这条路上,陈玲子从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没有停下对知识的追求。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陈玲子到北京参加了为期15天的“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返校后,根据要求她完成了培训全县150名班主任工作。她由于工作成绩显著,被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评为优秀管理教师,还给她颁发了为期六个月的工作证明,全省只有五个人获此殊荣。2016年,她又赴福建厦门学习,2019年奔赴江西南昌学习,2023年奔赴南京学习,期间还多次奔赴武汉学习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对陈玲子来说,每次学习都是一次充电,每一次充电都要花上一个月时间内化,再结合自身实际服务学校。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代在不断进步,教师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她总是利用余暇时间坚持阅读《陶行知教育理论》等书籍,探究怎样的课堂才是最适合学生的课堂。她认为,课堂应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上,她更是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记得2008年她接手三(1)班语文兼班主任工作时,她总是会在课前把课文的预习提纲抄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按照这个提纲回家做好预习。这些问题,课中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绝不插手,不能解决的,老师再给予指导,大家共同讨论解决。为了解决课外阅读的问题,她在班中成立了帮扶小组,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读30分钟课外书,每个星期抽两节课轮流交流读书心得。2010年,她被派到北京学习15天,这期间,班上的孩子在班长和学习委员的管理和引领下,班务工作和语文学习一样都没落下,临时代课老师直夸这是奇迹。

她执教的语文课《鱼游到了纸上》获县级一等奖,全县语文公开课《学写儿童诗》大获好评,她撰写的论文《说话训练》获市级一等奖,《家访》获省级一等奖。

陈玲子不仅在语文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在数学领域一样成绩斐然。她执教的数学课《平均数》获市级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撰写的教学设计《集合》获省级一等奖。她在向其他老师分享经验时说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佳方法,如果不能在生活中学习,应尽量做生活情境的PPT,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研究兴趣。”

33年持之以恒,育人情怀感动人心

2010年担任教导主任后,陈玲子有了更高更大施展抱负的平台。如何把老师从手抄备课中解放出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充电、提升自己,成了她忧心的问题。经过慎重的思考,她改革了老师们的备课模式,将手抄备课改为电子备课,即:教师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教室白板对着课件看教案,然后再修改课件或教案,集体讨论后形成定稿。这项改革,得到老师们一致赞同,也得到教育局的认可。兄弟学校纷纷到校观摩学习,她也做了多次这方面的交流汇报。

2020年秋,她调入刚成立的迎宾路小学,成为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刚成立的学校,一切从头开始,她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培养活泼智慧型的学生”,是她到这所学校立下的宏愿。三年来,她开创了课程超市,让学生于每周五下午自选兴趣特长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还组织举办了第一届美育节,好评如潮,甚至还被湖北电视台报道过。她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顺利结题并申报了省级教研成果奖。她还多次被邀请参加送教下乡的评课和教材讲座,她辅导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和数学课都获得市级一等奖。2023年春再次接手省级教联体试点工作。2023秋她分别在教联体犀港分校、吴田分校带课,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感染2所学校的老师,帮助他们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多次教育团队到分校进行课堂诊断。她勇于挑战,挑战意味着困难,同时也意味着压力。

她不仅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只要是学校举行的任何文体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元旦晚会、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排球赛、乒乓球赛、太极拳赛、健美操大赛、工间操大赛等都有她运动的影子。

就这样,陈玲子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与对孩子们的喜爱,走过了33个春秋。这33年,她始终不忘初心,用爱温暖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教育情怀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编辑:阮百川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