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全锦玲,中共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大畈镇板桥小学校长,1996年,怀着青春的梦想,踏上这三尺讲台,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教师职业的生涯。她二十多年来如一日,辛勤工作,爱岗敬业,一直坚守在库区教育,深入教学一线带主课,始终以人民教师的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求真务实的作风鞭策自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
坚定信念,锤炼“师魂”
张桂梅校长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群众对我的支持。”她时刻用张校长的话激励自己。她坚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为师的道路上,她始终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坚持以德施教、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力争做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的引路人。她把自己的温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默默耕耘,在孩子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
回想多年的工作,全老师常说,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前辈对她的言传身教,使她得以不断的前行。在工作中,她坚持做到每天早来晚走,和学生在一起,亲如母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自己的德、识、才、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她深切地感到,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她深深地懂得了教育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她一生的诺言。回想第一次站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她新鲜好奇。她用微笑和学生去沟通,消融他们心中的陌生和胆怯。微笑打开了学生的心门,点亮了学生的心灵,她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纯洁的天使,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她的心灵,激起了她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她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二十多年了,学生走了一批,来了一批,然后又走了,留守在她身边的还是那颗经久未变的爱心,有无数次在工作事业与家庭事务的两难抉择时,她都能以工作为重,为此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时候,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稚嫩双眼,一种使命感、责任感,驱使她选择了她的工作,她爱她的学校,爱她的岗位,更爱她的学生!每当翻阅毕业后的学生给她发来的一条短信、一声问候时,她便如同沐浴着春日里第一缕阳光,那里面写尽的是学生对她的感恩之心。
有人说,教师是清澈的小溪,滋润嫩嫩的幼苗吐出一片绿意;是晶亮的明灯,引导孩子在人生的征途上学步;是一颗铺路的石子,甘愿默默的为他人铺筑起飞的跑道。了解教师工作性质的人,最懂得教师工作的辛劳,当很多年轻的教师,想尽办法离教育沃土而去,而她却依旧以一身粉尘为荣。为了事业,宁愿奉献,尽展教师风采。
充电学习,钻研“师艺”
作为一名教师,深知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为此她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研论坛》《优秀论文集》等书籍。备课时,她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她在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与学生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抓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她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写身边事,写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中她得到了许多……在日记中,她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历年来所教学科的成绩在镇内考评中名列前茅。
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为此,她主动挑起语文教学的重担,在所从事的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她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如县名师送教课、线上研究课、学术报告等,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多篇教学论文荣获各级各类奖项,同时协同本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做好新上岗教师的帮扶的工作,肩头的责任是重大的。认真指导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及课后评课的工作,促进新上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认真组织教师们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在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抓教学的好势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其他事务,学校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政。作为校长,她时刻要求自己做到正确定位,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努力做好校长的工作,“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起到了桥梁沟通作用。在工作中,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各项工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闲暇之余,她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得失,成功经验,撰写了多篇论文。
潜心耕耘,提升“师绩”
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她则在库区扎根于教育,默默的奉献。“是人就要活出个人样儿,是生命就要燃放出生命的火花。”这是她常常自我勉励的一句话。为此,她总是克服家庭的种种困难,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的心目她是不称职的,因为忙于工作,孩子的学习、生活无暇顾及,儿子委屈地说,她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工作,唯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多年来,在工作中尽量不请假已成了她的习惯, 在学校里默默工作也成了她的习惯。她深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从2011年担任初小校长职务以来,要求老师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从来不做。节假日和寒暑假,更是牵挂着学校各项事务,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精神和品质在学校同事中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校教师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开展工作,积极地为学校的工作出谋划策,设身处地的为学校排忧解难,学校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几年来,学校无一起不安全事故发生。
一路坎坷一路歌,一路辛勤一路果。担任校长多年以来,走过的路是艰辛的、曲折的,同时也换来了丰硕的成绩。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精诚合作,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群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绩显著,一直位居全镇前列,学校三风优良,师生文明,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镇综合评比一、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回想2017年秋学校由初小恢复完小,当时是学校最困难的时期,五大功能室需要配备齐全,设施功能室需要改建,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为了保证学生如期开学,这些工作只得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节假日当别人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时候,她却在加班加点工作,忙得蓬头盖面,最终在省纪委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下,争取专项资金,三年时间,由当时全镇办学条件最差的学校,跃升为全镇办学硬件最好的学校,2020年秋,省教育厅副厅长余学敏深入板桥小学调研时,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与了极高的评价,余副厅长说现在农村学校能够有这样的条件,城乡的差距已经很小了,孩子们真的很幸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参加工作以来,被评为县级“常规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校长”、 “三八红旗手”、市“骨干教师”、 “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
甘于奉献,塑立“师魂”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上,必须与时俱进,她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工作之余报考中文本科学习,她深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20多年来,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全老师凭着自己的一颗爱赤诚心、进取心,辛勤耕耘,尽职尽责。没有多少豪言壮语,没有什么辉煌的成绩,更没有美丽的光环,有的只是那种脚踏实地、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对教育事业的倾力奉献、呕心沥血的奋斗精神。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她将一如既往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诠释自己平凡的教育人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了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她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远在教育的道路上耕耘着,探索着,奉献着,追求着。时间飞逝,日月如梭。在平凡的教育战线上走过的20多个春秋,让她付出了许多,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教育者的艰辛与快乐,她爱伟大的教育事业,更爱可爱的孩子们,作为新时代征途上的一名教师,她心头有壮志,不待扬鞭自奋蹄,并将继续固守这三尺讲台,在未来的岁月,紧握方寸粉笔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绘就更精彩人生!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