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通山医保人夏建农:守护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喻雪金)在通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秉持坚韧、善学、敢拼的精神,心系人民健康,义无反顾,默默奉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通山医保人。

今年51岁的夏建农,是医保人中的普通一员。2006年,夏建农作为业务骨干,从医院抽调到当时的县新农合办公室,在医保战线奋斗了十几年,夏建农见证了医疗保障从部分享有到全民医保,从单位报销到社会统筹,使医保成为全民“医靠”的改革历程。

在担任县新农合办副主任期间,夏建农主动当好领导参谋,协助主任做好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全力推进新农合工作的制度建设。新农合工作既繁重又琐碎,大到政策规定,小到一张处方,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守好群众的救命钱,她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村湾,熟悉每一个医疗点的布局和业务开展情况。2018年,在南林镇一个边远山村医疗点检查工作时,因为在酷暑的天气长时间奔波,她晕倒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同事们笑她有一双识别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的“火眼金睛”。她忍受过威逼,拒绝过利诱,亲戚朋友说她无情,陌生人说她傲慢,因为这双眼睛,她一直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她始终坚持清白做人,明白做事。2017年8月,她的一个堂兄因为对慢性病门诊报销情况不满意,要求她去和相关工作人员打招呼,开绿灯。她了解情况后很严肃地说:“你的胃药目前不属于慢性病病种的用药范围,费用不能报,我虽是你妹妹,但我更是一名合管员。”“在我这里,该报的一分不能少,不该报的一分不能多。”堂兄气愤得当着同事的面说她六亲不认,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搭理这个妹妹。夏建农也不介意,在堂兄气消之后,拉住他细细解释相关政策,最终让堂兄释怀。每年象这样拒绝亲友或各处领导打招呼的情况,她记不清会遇到多少次,但她始终坚持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一身正气地守住老百姓的救命钱。有个医疗机构的负责提起她时说,这个夏主任,我对她是又敬又恼,但更多的是佩服。

2019年3月,县医疗保障局组建成立,它像一粒春播的种子,承载着全县人民对健康医疗的美好期待。万事开头难,新组建的单位,工作千头万绪,建章立制尤为重要。夏建农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反复翻阅自己以前的工作笔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向领导建言献策。在她的建议和参与下,《通山县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指南》、《通山县医疗保障经办服务通则》、《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管理手册》等25项具体制度先后印制,同时汇编成册,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章可循、有章必遵、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使通山医保打上了“便民、高效、贴心、温暖”的标签。

2020年,夏建农被单位任命为县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这个主任,直接与参保人打交道,既要绝对保障群众的基本权益,又要严格执行医保经办各项政策,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夏建农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并没有畏难退却,而是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她推行的工作原则,一是笃学政策,二是尽力保障患者权益,让政策温暖人心。通过笃学不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始终坚持打造更有温度的医保服务。

医保政策是经办中心的工作指南,每次接到新的政策文件,夏建农都要反复研读,吃透文件内容。同时,她还坚持同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和其它县(市)经办人员进行探讨,为求工作上精益求精。医保中心一直以来坚持每个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培训学习,并不定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测验。2021年6月,一名恶性肿瘤患者,因为长期服用的一种药不能报销,先是托人找夏建农送人情被婉拒后,多次到夏建农的办公室吵闹。夏建农每次都是亲自递上一杯热茶,让患者先坐下,然后再耐心仔细解释不能报销的原因,并拿出相关文件轻言细语给他解读。最后,那位患者无奈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死板的人”。自那日起,再也没去找夏建农任何麻烦了。

夏建农长年与病人或是病人家属打交道,他们的情绪各形各色,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多报些费用。在执行政策时,她受到太多负面情绪的宣泄或攻击,虽然她的内心很无奈也很委屈,有时甚至很沮丧,想辞去主任一职。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宽容和体谅,思想上多了一份耐心和隐忍。夏建农说,患者并没有什么坏心眼,他们的负面情绪是被疾病摧残和经济条件所困导致的。

因管理上的率先垂范和实践中的铁面无私,医保中心已经成为一支“服务有厚度,经办有温度”的队伍。医保窗口多次被授予红旗窗口称号,她本人也多次获得上级表彰,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秀工作者”称号,妇联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人们谈之色变,尤其是对武汉返乡人员,避之犹恐不及。当时,夏建农被抽调到医保局所驻的大畈镇和平村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说“我是党员 ,还学过医,我先上。”作为村防疫指挥部成员,一边协助安排各项防疫措施,一边入户监测武汉返乡人员,在没有隔离服和防护服的情况下,她总是抢在其他同志的前面。虽是一名女同志,但她坚持在寒风刺骨的卡点值守,累了就在简易床上和衣躺一下。除了重点关注返乡人员,她还详细了解村里的慢特病人,做好这类病人的台账 ,定期上门访问,指导他们科学防疫和合理用药 。为了严防疫情扩散,她连续47天没有回家,好长一段时间,整个人又黑又瘦。

2021年11月的一个星期六,和平村的一个前列腺癌患者徐大爷打电话给夏建农。听患者说自己很难受,夏建农马上丢下手头的事,把他送到县医院,联系专家,办理住院手续,像亲女儿一样细心周到。而那天她自己的父亲,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急需住院治疗,她只得让姐姐把老父亲送去医院并照顾。父亲没多久就去世了,为此她愧疚了很长时间。每每想到老父亲,她就泪流满面,却从没后悔过当时的决定,在她心里,普通群众和她也是血脉相连的。

2022年5月23日,对于脱贫户袁细开一家来说是黑色的。当天袁细开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胸腔内大出血,被送往省人民医院后。经过先后三次大手术,袁细开出院了,却只能卧床。而她的孩子们,在她出院后又不得不继续外出务工。因为无法去医院拆线、换药,袁细开的老伴试着打通了夏建农的电话。正值周末休息的夏建农,立即自备拆线剪、手术镊、碘伏、棉签等,赶去几十里外的和平村为她换药。以后每个休息日,夏建农定时去给袁细开服务。病人能够起床后,夏建农还经常上门指导袁细开做康复治疗,并自费买来康复器材。期间袁细开的老伴多次留吃饭,都被夏建农婉言谢绝了。

其实,夏建农的内心非常柔软。在医保基金面前,她不得不披坚执锐扮演着铁面无私,为的是守护更多参保人的健康,为的是医保面前,人人平等。

去年5月,全市DIP支付方式改革启动,这是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能让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患者得到更合理的诊疗,医保基金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夏建农废寝忘食地学习研究相关政策和操作流程,直到弄懂摸透。然后,和同事们一起马不停蹄奔赴各定点医疗机构指导,监督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了解他们在DIP支付方式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为贯彻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她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

一个行业的点滴进步,都是由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汇聚而成。夏建农是当代医保人的缩影,她的身上闪烁着家国情怀、蕴含着热血奉献,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医保人的担当与使命。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