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孔令洋:呵气融冰雪 润物细无声

云上通山报道:孔令洋,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他出生在河南,现在已经在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工作了近20年。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有温度且有生命力的工作。有温度是因为,教师是除了父母外,在上学期间陪伴孩子最久的人;说她有生命力是因为,不管你做了多久的教育工作,都会感觉自己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做好,感觉自己一直处在成长、进步当中。他认为,老师和学生是相互成全的。老师协助学生考上大学实现心中的理想;而老师也是通过他们,让自己的生活有光彩,让生命更有价值。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他深刻的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体会到教师在这个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等教育,以爱聚心育人

通山是一个不太富裕的县城,也是一个劳工输出地区。这样一个县城的高中校园里,有不少的贫困学生、单亲孩子、留守子女。这些孩子大多心思细致、敏感。他在教学工作中,首先一条就是平等,而且要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无论是上课的提问,还是针对评讲,无论是上课互动,还是提问辅导,他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有秩序可依循,不让一个学生自认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他一直追求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学生上课低头不吭声,他主动过去问一下,看他哪里不会;学生考试不理想,他很少板着脸孔:“怎么搞的”,尽量的留有余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帮助他们弄清楚是错在哪里,是知识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爱护是他的利器,宽容是他的法宝。教师工作这么多年,他说他很少碰到“根本教不会”的人,绝大多数学生是有上升空间的、期待点拨的。只要找准着力点、疏通关键位置,这些学生也会“突然顿悟”,让老师体会到成就感。

循序渐进,“发面式”物理教育

经历让他知道,无论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讲述知识,都需要时间作保证。只有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只有按照计划进行知识学习,才能把正确的知识结构有序地“渲染”给学生。所以他当老师的这些年里,曾学习并尝试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并跟踪不同模式下学生的接受情况和练习效果。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顺序,遵循特定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学习过程。因为他知道脱离了学生的单方面教学研究是没有实际价值的。

“发面式”只是一个比喻,也是他对物理教学的一个理解。就像把酵母投入到面粉后,发酵的过程是不需要人参与的,却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面点师能做的就是给与合适的环境温度、密闭的空间,然后就“静待花开”了。这就好似郭橐驼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知识结构的形成、重难点的突破等问题,都不是老师能替代完成的,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发酵才能达成清晰的认识,形成一个稳固的知识模块。在这样的教学行为中,老师不要去拔苗助长,而是要静观其变、方法引导,或指导讨论,或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或对某些同学暗授锦囊,让他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理解错,给他带正,进度慢了,帮它优化进度,这就是以学生为主的发面式物理教学。学习与成长终归是落脚于学生本身,他认为,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不如引导他们走向正确,让他们既知道了什么是正确,还知道了如何走向正确。

爱岗敬业,不断学习钻研

各科的知识都在更新,社会文化也在变迁,人们对于教师工作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讲“严师出高徒”,现在讲“科学管理”。现在的教学实际中,单靠一个严字是不行的,过去老师只需要抓学习,现在除了首要任务学习外,还要去抓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他在大学并没有学到这些,所以在工作的同时,自学了不少心理学的书籍,同时也翻阅了教育学方面的书籍。以前看这些书,觉得内容空洞,无实践指导价值。现在看这些书,却能够把他的教学经历和感悟,梳理得条理清晰,并且充实枝干叶果;甚至经常会让他改变一些固有观点,更科学更完整地认识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同时,他说把大学的课本——那些被丢在角落的书翻出来,细细读来竟然如获珍宝,有些问题竟然豁然开朗。书里的观念方法解决了他很多的困惑,也帮他处理了不少的现实问题。社会在发展,教师面对的问题也在默默的发生着变化。他唯有不断地钻研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永葆活力的有生命力的物理老师。读书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教学过程,读书能让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对象,读书能让教师更好地带着学生走向正确方向,读书能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教育人生。

关注时事,把握时代脉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培养人的什么。这不仅仅是教书,还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有用的人才,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正确的国家观念,要有法律意识,要懂得感恩。德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教育中更重要的那一部分。作为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他不忘对学生进行爱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科技前沿等教育。他密切联系物理教育实际,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特色,巧妙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点点滴滴的教育。他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将来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冲在前线,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全程参与者,是德育工作的落实终端,只有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才能切实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目前为止,他已经担任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从开始的青涩慌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期间都是点滴积累、岁月碰撞。辛苦的工作,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学校的肯定。从开始的平行班,到后来的奥赛班,再到现在的小班,工作的对象一直在变,他的工作方法也一直在变,但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未变,循序渐进、引导学习、因材施教、爱心教育的基本框架始终未变。2021年,他被咸宁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那一刻他万分激动,除了获奖的喜悦外,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学习摸索的工作方式、方法, 获得了肯定,让自己的工作有了生命力,有了生长的基本盘。这次的获奖,让他认识到: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干出光彩,干出价值。他说今后他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认真学习,不断钻研,去攀登下一个高峰。

学习更新,让物理教育有生命

有人常跟他开玩笑:你教这么多年物理了,教学成绩一直那么好,现在教书都不用备课了吧?他听到这种话,嘴上一般不回答,只是笑一笑。但是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答语:他从未上过两节完全相同的课。有一种事在他身上已经多次发生:在某一届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好的想法、思路,就把它认真的写到教案当中,以待下一届备课时做参考。可是后来拿出参考时,总觉得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甚至觉得写教案时的想法有很多不完整、不合适的地方。真的是不完整、不合适吗?其实并不是。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样也在进步,也在成长,知识的储备越来越丰富,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越来越准确,对于教学的深度掌控越来越适宜,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重新备课时,角度和高度已和上次不一样了,想法自然就不一样了。高度决定角度,角度决定方法。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未停止过学习思考。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目的的准确性,这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他经常查阅的方向。20年来,学生和他的努力,有了收获,物理的学习效果一直不错,科学的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的成绩让他获得了很多的业绩奖状,在学校的物理教学中,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在湖北省教育科学院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得省二等奖;2019年,由学校推荐,他被通山县教育局评为“专业技术发展先进个人”;同年,被通山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23年,他被通山县教育局评为学科带头人。荣誉让人喜悦,但荣誉不是终点,荣誉不是可以躺上面睡大觉的功劳簿。荣誉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荣誉是不断努力的动力,荣誉是更好工作的起点。

他说:“教师是个平凡的岗位,但是我们可以用青春和激情给她注入不平凡;教育是个琐碎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用理想与信念把她编织在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上。平不平凡,由我们自己来定;崇不崇高,也由我们自己来定。我愿意用我的一生,来践行我心中的教育。”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