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陈辉 袁盛柱)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近两年来,通山县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紧紧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心任务,坚持以研促教、以研精教、以研强教,先后获取了湖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历史突破性优异成绩,大大提高了通山教育的显示度和知名度,“小”教研正在成为通山建设教育强县的硬核支撑。
摆擂台,赛课育良驹,让教学骨干火起来。
坚持“沙场练兵,教学相长”的理念,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摆擂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大批基层学校教学骨干不断涌现,教育内驱力和软实力稳步增强。
立足课堂赛教学。坚持以赛促练,聚焦课堂主阵地提高教学实效。近两年来,举办覆盖全学科“同课异构”教学比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学科优质课精品课大赛等活动40余场次,200余名青年教师同台打擂,赛场加钢淬火,脱颖而出,涌现出了方莉莎、郑思思等一批教坛新秀;组织教师出县参赛40余批80人次,累计获得省级一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25个;推送的“湖北精品课”优秀课例荣获省级一等奖9个,通山县实验小学邢盼老师的英语视频课在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课展评中荣获一等奖,通山县镇南中学青年教师华徐鹏在“湖北好课堂”初中语文现场单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刷新通山县课堂教学最高荣誉记录。
立足常规比业务。坚持底部升华,聚焦教学常规打牢教学基础。每学期末组织县教研员、乡镇中心学校副校长等组成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常态化开展教学常规专项检查,通报表彰教学常规先进个人。近两年来,累计表彰468名教学常规先进个人,树立了标杆示范。同时还以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教学常规小切口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教学设计获得市级一等奖13个,作业设计获得省级奖项6个,市级奖项43个。
立足教学评标兵。为突出教学的核心地位,让教学能力出众者有地位、有荣誉,从2022年起,通山县连续举办两届“十大教学标兵”评选活动,累计选出初中、小学教学标兵40名,全县教师“比师德、比教学、比素养”氛围空前高涨。“十大教学标兵”一举成为县内教学业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最高荣誉。林智慧、徐杭焰等“教学标兵”80%被安排到学校负责教学业务、学科教研组等关键岗位,充分发挥教学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给舞台,名师带团队,让教育科研实起来
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激发教育质量的最大变量,给足舞台,给足教研智力支持支撑,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上限不断实现突破。
给联片教研搭舞台。针对农村学校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现实,将全县划分为5个教研片区,由县教研员分区领衔,集中片区内的优秀学科教师资源,开展联片教研,联合开展课题立项和研究。近两年来,农村学校课题申报数达到5个,填补了多年来乡镇学校无课题的空白;农村教师论文获得省级奖项50个,农村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逐年提高,教研最短板得到有效补齐。
给名师教研搭舞台。积极为市县级名师创建“名师工作室”,由牵头名师带徒,组建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和送教服务,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两年来,累计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9个,县级“名师工作室”2个,王海燕小学语文工作室、阮长城、张兴旺高中语文工作室荣获“咸宁市优秀工作室”称号。“名师工作室”在送教下乡、听评课及教学专题讲座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辐射引领作用。同时,在课题研究上也硕果盈枝,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申报的省级研究课题中,由“名师工作室”领衔的有10个,占到总数的90%。
给课题攻关搭舞台。每年将全县各类科研课题集中分析,评选。对研究价值高、难度大的课题,调配教研员、一线名师加入课题研究组,解决了部分教师有好课题,但难下手、难研深、难出成果的问题。近两年来,全县累计申请获批省级课题12个,市级课题25个,省市课题均已成功结题,特别是实验高中张兴旺主持的省级课题《诗以化人 劳以树人---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获得省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不仅比肩了目前咸宁市取得的最高教学成果奖项,也创造了通山教学研究成果历史最好成绩。
建平台,送教下基层,让基层教研活起来。
大胆整合、探索、优化“送教下乡”经验,创新推出县、乡、校三级相互预约的教研模式(简称“三级双向预约”模式),以改革之手,建起城乡教研双向奔赴的大平台。
三级联动,确保研而有为。建立县教研室纵贯到底、乡镇中心学校(片区)横向到边、学校联系到人的三级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城乡立体教研模式,不仅打破了城乡教研二元分割的瓶颈,而且形成了“层层抓教研、级级促教研”的良好氛围。近两年来,全县开展“三级双向预约”教研活动120余场次,受益教师5000余人次;创建“双向预约”教研示范片区2个,示范学校3个,学科教研示范学校4个,基层教研基础日益夯实,主动作为深入研的氛围基本形成。
双向预约,确保研而有效。“双向预约”改变过去“上面出题、下面答题”的老套路,学校、教师根据自身需求成为了教研主题的确立者。近两年来,通山县运用泛约式、精约式、合约式、签约式等预约模式,依托教联体开展教研活动20次,扩大教研辐射圈,精准解决基层学校和教师学科教研的薄弱环节及困难困惑,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我县农村学校教研水平大幅度提升,教研成果数量由“三级双向预约”教研实施前占比不足10% 提高至现在的40%。
专家指导,确保研而有方。借力咸宁市“教科研提振行动”春风,整合名师工作室资源,完善组建县级教研员为首席专家,县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三级双向预约”教研专家团队。目前,全县建立分学科教研专家指导团队13个,教研专家团队总人数达到150人。专家指导团队面对面、手把手为青年教师“传经送宝”,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成效得到了基层学校、教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肯定。通山创新“三级双向预约”教研机制荣获2022年湖北省基础教育优秀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提高了通山教育改革工作省内显示度。
当后台,服务进课堂,让教育质量强起来。
牢固树立教研员当好教师教学智囊团的理念,围绕一线教师教育教学需求,精准提供服务,让教研室成为教师精技提升的可靠后台。
抓教学视导,精准把脉。组建5支常态化教学视导小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下沉基层学校开展教学视导50余次。通过查资料、访师生、观课堂等环节,在最原生态的课堂环境中,深入了解学校“双减”推进、“双新”落实、教学常规等方面的情况,帮助解决学校在夯实教学常规、推进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城乡教学质量均衡、持续发展。
抓培训引导,精准解惑。针对基层教研实践发现和基层一线反馈的课堂教学问题,组织教研员、邀请县外教育专题举办专题讲座20余场,为一线教师精准答疑解惑,助力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同时,精心组织“走出去”参加业务培训。近两年来,累计选派400余名教师赴省外培训,其中像黄彦翰、胡榕等一批赛课发现的青年教师优先获得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快成长为引领一方的教坛新秀。
抓备考辅导,精准提质。常态化组织学科教研员举办中高考备考会,分析命题方向,改革动向,落实重难点、考点突破。大力实施“一托二”教研帮扶,每名教研员帮扶两所学科教学能力较薄弱的学校和两名薄弱学校青年教师,精准提升农村学校备考能力。近年来,通山县黄沙铺镇梅田中学、通山县洪港镇杨林中学等农村初中及格率、重点高中上线率基本媲美城区初中,通山县中考综合成绩位列全市前列。2023年高考,通山县第一中学特殊类上线499人、上线率提高至41%,本科上线人数1109人、上线率提高至91.2%,徐家庆同学以总分709分,考入清华大学。
教研花开共成长,蓄势待发启新程。通山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广育名师,大抓质量,为通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更高质量的教师发展体系,为努力打造教育强县提供更强大、更硬核的教研支撑。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