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铺镇新屋村:“屋场会”上话家常 万事都有好商量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郑居中)“大家不要紧张,我们今天就是将大家从以往的‘听讲会’中拉出来,开一个让大家各抒己见的‘屋场会’,通过大家共同商量解决事情。所以,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可以直接说出来。”11月9日,咸宁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队长陈长望用轻松的开场白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在新屋村7组张家岭文化礼堂里,村民们三三两两围坐一起,召开了一场热闹的“屋场会”,通过面对面的“拉家常”,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筑牢干群的“鱼水情”。

精心组织,打造乡村治理“助推器”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贴心服务群众,市发改驻村工作队精心组织,联合镇、村两级,真正把“屋场会”打造成为乡村治理的“助推器”。“屋场会”以政策宣讲和问题解决为导向,利用夜间或白天农闲时间,分片或分组不定期召开;会议地点选在住户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的屋场或院子,便于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家庭参加。

充分利用“屋场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自发参与到村湾治理中来,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一场“屋场会”共同商议村里的“大事小情”,让村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从“看你干”到“一起干”,统筹推进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共同缔造幸福美好家园。

民情夜谈,开通政策宣讲“直通车”

“现在的医保报销要怎么操作?不会用智能手机,怎么缴费?年轻人没在家,我们年纪大了都弄不明白。”村民阮大爷直接问道。 “大爷,这个简单,你拿出手机来,我来演示操作给你看。”驻村队员边说边向阮大爷走过去,细心地教着,“下次还有这个医保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事,大家都可以随时到村委会来找我或者通过分发的驻村干部明白卡上的号码致电咨询。”

“一条板凳话家常、一本笔记记问题、一沓资料传政策、一个号码系民心”。目前,“两险征收”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在“屋场会”上,工作队员积极为农忙夜归的村民详细宣传医保相关知识,特别嘱咐村民们在2023年12月中旬前完成缴费程序,以避免发生来年报销出现等待期而无法报销的情况。

注重实效,搭建干群关系“连心桥”

“远亲不如近邻,要是有个什么事,还不是靠隔壁邻里搭把手!”“有理说理,咱们学习六尺巷,主动让一让”……大伙儿围成一个圈,反映村湾里存在的生活矛盾纠纷问题,工作队员耐心倾听、认真记录,了解矛盾问题来龙去脉,积极主动想办法化解,能调解当即调解,能多跑腿就多跑腿,能多劝阻就多劝阻,绝不让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过了夜成“隔夜饭”。

“一个举手、一个建议、一个点头、一份认同、一个握手、一句感谢”,这些都是对开展“屋场会”的肯定与支持。老党员阮班禄说:“过去,白天干部下村入户,群众大都在地里忙于农活,我们只能把相关的政策知识简单宣传下,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伙计,今天听明天忘。现在,有了‘屋场会’,大家围坐在一起,敞开天窗说亮话,更好地倾听群众的声音,现场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实事暖民心,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就像是“拉家常”,“以前开会,领导高高地坐在主席台上读文件,我们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屋场会拉近了我们和领导干部的距离,讲的内容也贴合实际,以后这样的会要多开几次!”8组张家垅的张大爷意犹未尽地说。

“屋场会”中,村民们踊跃发言,工作队员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馈申请惠农政策,让村民们有兴趣、有信心发展好农业之路,让村民在农业路上真正实现从“共同建议、共同商量、共同建设”走向共同富裕。

下一步,新屋村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利用“屋场会”为载体,以群众诉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驻村工作队为助力,广聚民智,广解民忧,实现从“坐等靠要”到“共治共享”,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着力提升村湾治理水平,共同绘就干群同心、共谋发展的和谐画面。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