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谢钊 成于思)“积极引进在外地创业有成的名人志士144名,回乡创办公司和企业72个,大力鼓励当地乡贤1600余名,兴办实体600多个。”到目前,通山县委统战部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引导全县社会上的名人志士和乡贤创办各类公司企业700余家,建生态农业观光园、林特基地500多个,带动困难群众就业1万余人,让2000多家困难户走上致富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回乡创业,带富乡邻,争当地方经济建设的排头兵。
家乡创业感恩社会
“自己富不算富,带富了乡邻才算富”。这是通山龙燕湖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经理陈刚回乡创业的初心。
在上海、河南创办瑧华建材有限公司的陈刚,他的公司在上海、河南已形规模,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创业有成的情况被县、镇统战部门得知后,主动与陈刚联系,动员他回家创办经济实体。在县、镇领导的感召下,陈刚回到家乡燕厦乡北冲村考察,发现北冲村一片面积达2600亩荒山闲置荒芜,感到非常惋惜。他回到上海后,与妻子和儿子商量后,决定回乡创业,投资1.8亿元,成立湖北龙燕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闲置荒地3000亩,办起1000亩苗木基地和1600亩水果采摘基地,将这两个基地打造成鄂贛两两省三县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到目前,陈刚创办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已安排当地50余人在林果基地打工,每人年收入5万多元;带动21家周边群众发展林果业,面积达300多亩,户平收入达10万元。
“在外再风光、还是要回家乡,带动乡亲富、自己才荣光……”湖北银曼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望梅深有感触地说。
2020年1月的一天,在深圳市创业有成的余望梅回到家乡过春节,她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妇女都是闲在家里仅做点家务没干其它活。于是她从家乡剩余的劳动力多看到回家创业的机遇,决定利用在深圳创办雅丝曼服饰有限公司客户多、市场广的优势,从深圳公司总投资中增资500万元,回到家乡利用父亲自建房,办起一栋二层900多平方米服饰加工车间2个,安装缝纫机90台套,让大路乡新桥冯村的26名妇女足不出门有班上,月收入人平达到3000多元。
为了带动周边乡镇,余望梅积极与通山县的大路、大畈、通羊、南林、闯王等乡镇的妇女组织联系,以5—10人一组办一个家庭服饰加工厂,机械、原材料、销售由公司负责,让各地妇女在家边料理家务、照顾老小,边做衣增加家庭收入。
58岁的徐秀珍是单身家庭,儿子得心冠病,孙子在县城读书,家庭无固定收入。余望梅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徐秀珍接到公司上班每月收入3500元,她再也不为儿子治病、孙子读书无费用而发愁。
到目前,全县已登记民营企业6327家,其中723家是社会乡贤创办的。
创办实体带富乡邻
陈亚男,这位毕业于武汉大学,出国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留学生。在2019年春节回家探亲时,听说咸九高速在家乡的闯王镇穿境而过,于是她抢抓发展机遇,放弃被国家商贸部国际人才培训中心录用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筹资2000万元,购买60台破碎机、洗沙机,办起咸九高速建材有限公司,安排当地50名农民做工,在该公司上班的工人每月拿到6000多元。
“自己是读书出来的人,我深知在校读书的青少年的艰辛……”陈亚男创办的咸九建材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后,她不忘捐资捐学。当她得知闯王镇宝石中学部分教室与宿舍没空调,于是她捐赠2万元,为该校购买空调,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该校初二(3)班学生汪丽娜说:“以前上课同学们汗流夹背,睡觉蚊虫叮咬,现在坐在舒适教室上课安心,晚上睡觉舒心,这是陈阿姨给我提供舒适条件……”
沈彦,这位出生宜昌长阳土家族人,在湖北工业大学主攻平板设计专业。毕业后她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应用在创业上。于2014年在武汉投资308万元,成立武汉尚正科技发展公司,主营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平面设计。
2018年初,她与其大学同学、现在丈夫黄早恩回到厦铺镇林上村,当她看到大山的环境优美,美如仙境,同时山里盛产猕猴桃、蜂蜜、竹笋、野生茶、茶树等特产,她便同丈夫商量,投入2000万元,在林上村建起林美宿,民宿装修以原木田园式为主,林上美宿集吃、住、玩于一体,吸引了武汉、南昌、长沙的游客前来观光。
林上村三组村民陈日林说:“林上美宿的营业,使昔日冷清的高山村变得热闹起来了,游客们在山里采野果、吃农家饭,并将山里的土特产带回大城市,实现人流物流的‘双赢’。”
(实习编辑:张媛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