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云动力”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邓文义 阮班新  徐微)数字化与乡村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是基层政务、村务、财务管理,是群众诉求,还是纾难解困……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通山数字乡村建设的生动案例。

走进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科技感扑面而来:高速宽带、智慧广播、平安监控等数字元素随处可见;扫描西湖村二维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可快速了解该村概况、自然资源、产业布局、发展愿景……触手可及的数字技术应用让村民生活更便捷、更美好,满满的幸福感让人印象深刻。

近两年,通山县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县”创建,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助力产业经济发展,加快“云+网+X”数字化平台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提速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广大群众享受“数字红利”。

党建上“云端”  赋能组织力量倍增

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是建设“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数字平台最早的试点村之一,数字乡村平台建成后,首个用于实践的便是党建引领功能。

“现在有了这个平台,联系党员更便捷,管理效力倍增。”隐水村党支部书记袁达献说,几十名党员分布在18个村民小组里,开会要提前一天通知,很多时间都消耗在联系和等待中。遇到紧急会议,几乎到不齐。

2022年,隐水村率先启动数字乡村建设,把党建引领作为数字治理平台的首要板块,运用这一模块功能,把“三会一课”、理论学习、工作纪实等党组织业务搬上云端,集成视频会议、学习推送、工作安排等各项功能,将组织生活各项任务在平台上点对点安排到每名党员,通过数字在线记录,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很好地解决了村级党员因流动性大而难以集中开会和学习等问题。

依托平台资源,隐水村党支部各项工作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党支部定期组织流动党员远程参与党员大会、支部书记上党课、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等,党支部管理党员、发动群众更加方便有效,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今年来,已组织流动党员线上参与学习8次。湖北省纪委监委驻隐水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斌说,依托平台资源,使得党支部管理党员、发动群众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显著提升。

治理上“云端”  提振乡村善治水平

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通山县同样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新模式,让“智”治有方。目前,全县已有4个乡镇、48个行政村签订了平安乡镇、平安乡村建设协议,使治安防线前置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难题解决在基层,有效助力了农村基层治理。

在西湖村,村级视频监控网“眼观四路”,智能管家平台“耳听八方”,智慧云广播“口口相传”……每天一早,村委会副主任梁进取就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上的“数字乡村”APP,通过小喇叭,播放森林防火口号、秋播生产、及相关信息,一一查看全村32个监控画面情况。

一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缘何能走在信息领域的前沿?湖北省联通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金水兵介绍,该公司去年进驻西湖村后,响应政府建设“数字乡村、美丽乡村”号召,投入近90万元打造“数字乡村”平台,让全村实现“一键化”管理。成为全国数字化平安乡村500强示范标杆之一。村党支部书记黄国维介绍,村民在平台授权登记后,可查看村务、财务公开内容,也可随时“投诉”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自治参与度显著提升。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实现乡村综合治理新效能,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另一方面,通山县还积极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党务、村务、财务实现云上监督,雪亮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建成的数字城管平台累计采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案件100610余件,结案率97.37%。

产业上“云端”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数字赋能,让产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走进大梁湾养殖合作社,村民梁红时正操作自动投喂器给鸡苗喂食,一个高清摄像头在远处“监视”着一切。梁红时说:以前外出办事心是悬的,现在就像有人24小时在帮养,这“得力数字乡村APP,我可以实时监控鸡场。”

“数字乡村”APP不仅“帮养”,还可“帮销”。去年5组果园的黄桃成熟,通过“数字乡村”APP发布销售广告,吸引许多他组村民,很快销售一空。

刷刷手机便可享受线上购买农资、办理保险、贷款、产品销售等业务,省心又省事;足不出户便知农作物时时长势,结合专家线上指导,让田间管理“对症下药”;通过气象、病虫害等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预警,有效助力农作物“无灾无难”……这些功能均可在通山农业大数据平台上轻松实现。

在华中最大鲈鱼繁育基地——通山县畈中村洪茂生态养殖厂,负责人章文兵正通过手机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监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这是数字化农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红利。”谈起数字农业,章文兵的脸上满是笑意。

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数字翅膀”激荡起澎湃动能,也让通山的产业数字化发展阔步向前。

服务上“云端”  共建美好幸福生活

除了数字农业,隐水村通过电脑和手机端“两屏互动”将5G应用深深融入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智慧基因涌动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一处。

“乡亲们,周末我的枇杷基地,需要用工10人。不懂技术也能报名,现场专业师傅给大家培训。”一大早,枇杷种植大户李七松在隐水村村务微信群里发语音信息,乡亲们看到、听到后纷纷报名。

中午12点,音质清晰的当日新闻从隐水村“大喇叭”的声音传遍沟沟岔岔,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年纪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现在天天听数字化广播,政策、信息一样不落,跟年轻人聊天也能接上话。”每天中午和傍晚,80多岁的村民袁达龙会准时收听广播。

村务“搬”进微信群,微信群成了宣传政策的“明白群”、服务群众的“好帮手”乡亲们日常办事不出村……自从隐水村有了村务微信群,惠农政策、疫情防控、务工信息,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第一时间“搬”进群。

对于乡亲们来说,村务微信群不光是政策“明白群”,还是生活“好帮手”。“我家停电了,请村干部抓紧帮我问问咋回事。”村民全贤向在群里求助。村干部郑传奇第一时间走访调查,原来村里在修路,工人挖水泥板时碰断电线。郑传奇耐心解释,同时,及时组织施工,不到半小时,全贤向家就恢复了供电。

数字乡村为乡风文明建设搭建了新平台,攒积分、评优秀,乡村文化润物无声,乡亲们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