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话应急科普,10月20日的应急科普创新论坛将通过主旨演讲、院士分享、会客厅对话等环节,深度解析应急科普融合发展现状和趋势,推动应急科普在新时代下创新求变的新篇章。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讲述《空间信息技术在应急减灾中的应用》,现场讲述了遥感应用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具体应用。
李德仁介绍,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航天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从有到好的转变。
他介绍,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与国家减灾中心等单位,联合建立了业务化运行的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地观测数据直接融入国家防灾减灾业务应用链条,初步形成了防灾减灾规模化应用。在江西、辽宁、甘肃、云南、重庆、湖北、上海等多个地方成功应用,应对了云南鲁甸地震、辽宁抚顺洪涝、茂县滑坡泥石流、九寨沟地震等多次重大自然灾害,获得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的时效性,实现了遥感应急评估时间从天级到小时级、综合评估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2周的飞跃。
李德仁表示,应急管理需要一张“时空全息图”,基于统一时空基准,汇聚二三维、地上下、室内外、海陆地、水上下、静动态、历史现在的全要素数据,以位置为纽带,动态关联事物或事件的多时态、多主题、多层次、多粒度全息图。他认为,可以建立空间信息服务与应急指挥平台,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急平台资源,构建突发事件的统一应急指挥系统。
“空间信息技术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利器,要建立我国实时化、智能化的天空地一体化灾害快速应急响应系统。”李德仁说道。
来源:长江云